据了解,最受关注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送审稿)已初步完成,“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已编制。在能源体制革命领域,2016年完成《能源体制革命战略行动计划(2016-2030年)》和《能源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针对久未出台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能源局表示将“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于2016年底前出台”。此外,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等14个专项规划也在加快编制中。除了国家层面,省级的能源或电力“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也发送至有关单位征求建议。
在这些将极大影响未来能源结构、产业样貌的“设计”中,天然气的定位、发展空间和目标如何?天然气消费提振计划的重点是什么?
不一定是天然气,但一定要低碳
“十三五”期间的能源发展趋势,可以简单归结为两个关键词:低增长、低碳化。
能源消费低增长,在过去15年的能源消费年平均增速不断下降中有明显的体现,煤炭、电力消费更是从低增长到超低增长。
能源结构低碳化,表现为全球能源的低碳进程不断加快,而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成为主流选择。OECD国家的天然气消费比重已经超过30%,未来还将有望发展成为第一大能源品种。中国的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仅为5.9%,说明天然气消费不足、后续可能增长空间大。欧盟则是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见长,未来还会继续增长。
对中国而言,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是约束性指标,自主承诺的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实际上限定了国内的能源消费总量,要求能源结构必须向清洁化转型。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空气污染治理,则给了天然气发展一大空间。目前,油气替代煤炭、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是共识。
首要任务是提振天然气消费市场。
目前,国内天然气市场还处在发展上升期。2005-2015年天然气增速处于领先地位,年均增速16%,是能源消费增速的3倍。2015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仅增长了3.7%,增长乏力,再加上天然气消费水平明显偏低,与供应能力阶段性富余问题并存,如何拓展新的天然气消费市场,让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升到10%以上、气电装机比例提高到5%,是“十三五”紧迫的首要任务。
据相关人士介绍,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专门设置了天然气消费提升计划。这个一揽子计划中,包括积极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推动天气市场建设、建立合理的气电联动机制、降低用气成本、鼓励大用户直供、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公平开放、合理布局天然气管网和设施等。
在天然气消费市场的开拓上,民用、发电、交通和工业是四大重点发力领域。煤改气还会继续推进,天然气分布式热、电、冷三连供项目和天然气调峰电站将会得到更多青睐,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和民用领域的天然气客车、重型卡车、LNG船舶也是可能的重点发展对象。
硬伤是经济性欠佳
不过,这些雄心勃勃的目标,面临着诸多障碍。仅从发展指标的性质来看,非化石能源比重是约束性指标,而天然气消费比重则是预期性指标,这意味着在能源消费总量限定、煤炭和煤电空间受到强力约束的情况下,天然气的最大竞争能源品种是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天然气的替代能源性质会是一大不利因素。更难能解决的是天然气的经济性欠佳等问题。
价格是商品的第一属性。自2014年下半开始,伴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跌至今,天然气和煤炭、燃料油、LPG等替代能源相比,价格处于劣势,经济性持续下滑。在广东等地区,部分工业企业弃用天然气,改用LPG、水煤气等其他燃料。在渤海地区,船舶“油改气”项目推进难度明显加大,一些采用LNG作为动力的船舶重新改回燃料油动力。车用LNG领域,LNG客车及重卡销量受阻,中国LNG汽车保有量出现下滑。不少地区出于经济增长的考虑,放松了节能减排的工作力度,企业环保压力减弱,使用天然气做燃料的动力不足。
2015年11月,就在行业感觉市场前景黯淡时,国家发改委对非居民用气最高门站价每立方米下降0.7元,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商业用气的成本,对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降价的影响直接反映到天然气的消费量上。今年上半年,天然气消费量995亿方,同比增长9.8%。
不过,即使调价以后,天然气与替代能源相比,经济性仍然较差。
减环节、降成本
输配环节层级过多,收费过高,已经成为当前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最大的问题。这也造成了气价下调的传导不通畅。例如,有湖南岳阳地区的工业用户在享受气价降低时,要接受用气量限制。而对于城市燃气企业将管道气液化之后送到管网设施覆盖不到的地区,游离在政策监管之外的质疑也频频发生。
国家能源局油气司陆鹏垠今年8月撰文指出,目前很多地方存在天然气中间输配环节过多、收费过高的问题。有些地区天然气从省门站到用户经过6层输配,雁过拔毛,层层加价。监管机构对输配环节的成本监管也不到位,核定输配气成本普遍偏高。这使得行业大部分利润被中间环节拿走。中间环节收费过高导致下游气价和上游气价脱节,下游用户享受不到气价下降改革全福利。终端气价居高不下也导致天然气作为能源产品的竞争力不足,市场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8月19日,在上海举办的“2016上海能源创新论坛”上,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震表示,“天然气改革重在环节,环节越多导致成本增加。”然而对于新一轮市场对于下半年的降价预期,探讨降价的环节,各方表现十分谨慎。
公平开放管网设施
天然气管网不联通是当前天然气发展的重要阻碍。自2014年以来,国家在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放开与管理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两步,先后出台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和《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议与运营管理办法》。最近国家发改委就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和运输成本监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管理体系复杂。管理架构至少分成3级:第1级是三大石油公司建设和管理的长输骨干管网,第2级是地方省天然气管理的中游天然气输送管道,第3级是地方燃气公司管理的输配气管道。事实上,在不同的地区,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实际结构和层级要更加复杂。
当前,行业主管部门探讨更多的是天然气主干管网的管理问题。中国的天然气长输管网主要在中石油的手里。截至2015年底,中石油天然气管道达5.1万公里。
截至2015年,中石化在用天然气管道7875公里,输送能力551亿立方米/年。其中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管理天然气管道5531公里,输送天然气能力283.4亿立方米/年。
而在第2级上,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共有17个省市有自己的天然气省网公司,而这些省网公司所管辖的天然气管道里程,并没有官方统计数据,这些企业也并不对外公开此数据。而第3级的城市燃气等配气管道的情况更是纷繁复杂,无法统计。
王震指出,天然气主干管网需要打破省市级天然气管网地域垄断,实施公平公正开放,推动大用户直供或直销,减少供气中间环节,降低用气成本。
据透露,“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推动天然气接收和储运设施公平开放,加强区域互联互通管道的建设,建成中卫至靖边、青岛至南京、海口至徐闻等跨省联络线,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供气支线。计划到2020年,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0万公里,干线输气能力超过4000亿立方米。
环保政策利好+政策游说
IEA发布的《天然气中期市场报告2016》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及能源转型的深化,评估工业活动的减少与更加严格的环境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更加困难。若落实环境政策的速度过慢,那么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增速就会放缓。据此,有业内人士直言,目前在推动中国天然气发展,基本上只能依靠严格的环保政策。
2016年6月2日,中石油主办的扩大天然气利用研讨会在北京塔里木酒店召开。与会的代表来自天然气产业链的各方面,包括国家发改委、环保部、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五大发电企业、三大石油公司、燃气企业及一些科研单位。
会上,中石油规划总院做了《大力推动天然气利用,发挥天然气在能源革命中的作用》的报告,在该报告的最后一部分,中石油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包括:在“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中,将“大力发展天然气作为主要基调之一,同时明确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煤,煤炭占比下降到58%,天然气在能源中占比10%,天然气发电占比6%。在“十三五”天然气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天然气利用的指标如下:2020年天然气发电装机1.5亿千瓦,占总装机规模的8%;在工业领域,天然气占燃料总量20%;在交通领域,城市公共交通燃料占比达到50%;在城市燃气领域,城镇居民气化率达到50%以上。
中石油方面希望国家能源局牵头,相关部委及企业参加,将上诉指标纳入国家“十三五”能源规划。同时建议国家能源局牵头,组织五大发电企业和电网公司,将天然气发电发展指标分解到各企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发电领域。同时寄希望于各省市出台鼓励优先使用天然气的相关政策。在交通领域,希望交通部根据能源发展规划制定公路和水路用能规划,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天然气车船规划。
中石油作为中国天然气产业的领头羊,在政策层面已经开启了“游说模式”。有消息人士告诉eo,国家“十三五”规划的2020年的气电装机规模的预期性指标为1亿千瓦以上。对比中石油建议的1.5亿千瓦,国家在燃气发电的规划力度方面,显然低于急需给天然气消费寻找市场的各方期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