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是由冰与甲烷结合而成,地球上储量巨大,分布在世界上各个范围,如果开采技术能够突破,会使很多国家改变能源的短缺现状,但是,可燃冰到底是能源的希望还是骗局,依然是个问题。 什么是可燃冰? 可燃冰很早就被地质学家们发现,在北极地区的冰冻地带,由大量的甲烷冰存在。甲烷气体很常见,在自然界中,无论是植物腐败,还是动物的腐烂过程都会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甲烷气体也是沼气,瓦斯等可燃气体的主要成分。如果动植物产生的,或者地球内的甲烷气体在释放到大气之前,并冰封在冰层内,就很容易形成可燃冰。 可燃冰开发利用的难点有哪些? 基于现在全球能源紧缺的现状,可燃冰的研究最近二十年被提上日程,美国在2000年起就全面启动了对可燃冰新燃料的开采及利用技术的研究,引发了各国对于获得这种新能源的兴趣,原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投下巨资去研究对可燃冰的开采以及利用。但目前可燃冰的不稳定性还是最大的开发限制,在开采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可燃冰的稳定和冻结的状态,这给大规模开采带来的难度。如何避免甲烷气体在开采中的自然释放,以及更好的收集释放的气体,都是尚待攻克的问题。 可燃冰开采有什么不良后果? 不科学的开采可燃冰,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首先,在海底收集可燃冰会直接导致海底结构的坍塌,引起海底滑坡,对大陆架地质结构造成破坏。其次,可燃冰的燃烧一样会产生温室效应等问题。最后要提及的是,大量甲烷在开采过程中的释放,对于大气环境的以及人类生存的影响还是个未知数。而且研究已经发现在5000万年前,一次大规模的甲烷释放,造成了全球气候的巨变以及大量生物的灭绝。 我国目前领跑可燃冰开采技术吗? 各国已经开始了可燃冰利用的竞争,美国在墨西哥湾进行试开采,日本也展开了多次的实验性开采研究。而我国已经在南海实现了可燃冰的实验性开采,技术水平目前领跑全球可燃冰开采,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目前离大规模安全开采,以及商业化应用,还需要科研和技术人员的大力攻关。 今年我国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成功,在人类新能源的应用上也是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可燃冰的学名其实是“天然气水合物”,19世纪初在实验室里被发现,20世纪30年代之后,苏联、美国、日本纷纷开始研究,2000年之后全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研究它,我国开始立项研究天然气水合物也是在2000年前后。虽然研究的时间不长,但是研究的进展确实是突飞猛进的。 有这么多国家和地区愿意去研究这种物质,说明它一定是有好处的,而且好处很大。 天然气水合物之所以又叫“可燃冰”,是因为它的外观看起起来很像冰,但是遇到火就可以燃烧。 它所存在的地方,一般是在深海或者冻土之中。在低温和高压的条件之下,天然气和水会形成一种很像冰的物质,压力越大这种水合物就稳定。深海或者冻土的环境很容易满足低温和高压的条件。 为什么大家都卯足了劲儿研究可燃冰呢? 因为这是一种非常棒的能源,能源界的小天使。 可燃冰在燃烧之后,几乎不会有任何残渣,而且可以得到大量的甲烷气体,是一种非常清洁而高效的能源。这在环境污染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的今天,是非常重要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