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不同于陆上,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样子的?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不同于国内,权益区块面积和勘探开发周期都有限制,如何提高海外油气业务的盈利能力?煤层气勘探能否套用常规油气勘探的思路? 针对上述难题,中国海油的科研人员积极探索,认为深入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是解决方法之一。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实施能够加快勘探和开发的实施进程,促进科学开发,缩短建产周期,节省勘探开发及油田建设资金,提供优质储量,最终实现增储上产。本期带你关注。 从国内到国外 海外油气勘探开发需要一体化 勘探开发一体化是加速油气资源开发、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的重要理念,是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增强低油价下生存发展能力的有效举措。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不同于国内,权益区块面积和勘探开发周期都有限制,有地质条件复杂、投资回收期长、综合性风险高等特点。因此,要想提高海外油气业务的盈利能力,可以说做好海外勘探开发一体化项目是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近几年来,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研究总院)不断改革和完善海外项目管理模式,扎实推进和积极实施海外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按照专业进行管理,有利于资源集中,然而在勘探开发各专业“交接处”不可避免会出现多重“断层”。特别是在海外新项目评价和油气田评价中,由于海外各种复杂条件交织一起,这种“各干各的、各管各的”管理模式常常会导致工作重复。为此,研究总院着眼于公司海外油气战略,以价值勘探开发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现有专业组织机构为基础,根据海外油气评价项目的特点,提出了研究项目实行勘探开发“上统下分,两头延伸”,加强“衔接点”有机结合的总体思路,并专门设立海外勘探开发一体化大项目,负责开展海外新项目评价与油气田评价工作。 研究总院海外勘探开发一体化大项目涵盖勘探、开发、钻采、工程、经济等各专业,打破了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的管理界线,建立了明确的大项目组织结构、工作流程、职责分工和质量管理程序,实现了从项目启动、项目实施、项目审查到项目关闭的跨部门多专业一体化管理。 近几年,研究总院持续将大项目管理模式应用到海外新项目评价中,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实实在在地为海外获得优质新区块提供了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在海外油气田评价阶段,研究总院通过采取“勘探后延,开发提前”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在录取资料、求取产能和井位部署方面谋求最佳技术方案,较好地实现了海外投资效益最大化。通过大力推进和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研究总院更加凝聚了专业合力和确保了专业间的无缝对接,增大相互延伸和协商研究的管理力度,从而大大提高海外项目的评价质量和评价效率。 结构决定功能,只有一体化的组织,才能产生一体化的功能,但是有效实施海外勘探开发一体化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国海油在有关海外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方面仍不完备,亟待发展。未来,我们不仅要加强作为勘探开发一体化重要基础之一的信息一体化建设,以期更好地促进勘探开发技术、方法一体化的应用与集成,真正实现一体化系统运行的目标和结果;同时,还要大力培养通晓国际评价规则、技术方法和研究流程,精通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的国际化人才,持续增强中国海油在海外油气市场中的竞争力。(作者 系研究总院海外评价中心副主任) 从陆地到海上 区域开发助力海上油气勘探开发 试想一下,如果要将在陆地上能自如操作的事情移到海上操作,应该如何做呢?基于现代人的常识,我们很容易想到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借助船。不过,虽然可以通过船在海上做很多事情,但是操作起来没有在陆地上自如。 同理,通过借助船舶或海上平台,我们可以将在陆地上已经非常成熟的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搬到海上,在海上进行钻探和采油,从而使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成为可能。 在油气开发进程中,我们时常发现地下油气藏的情况和我们先前预判的不一致。比如,有些钻井位置可能没有钻遇油气,而某些富集油气的地方却没有设计井位。这样,原先制订的开发方案不再全盘适用。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钻井新认识,随时调整方案,通过钻一口井分析一下,再确定下一口井的合理位置。 久而久之,我们形成了“滚动勘探开发”策略,即通过钻井,实现从油气田核心区逐步向油田边缘区域探索的目的。通过边钻井、边认识,勘探开发不断向外辐射,油气田面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种策略是陆地油田人智慧的结晶。 这种“滚动勘探开发”策略是否可以复制到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中呢?当然可以。然而,虽然海上平台有桩腿,但是一般来说,海上平台的桩腿都固定在海底某个位置,所以平台钻井仅限于平台附近一定范围内,在海上采用“滚动勘探开发”策略受到很大限制。现在已知海上钻井水平位移最大只有10公里。 这时可能有人会说,那“滚动”多远,我们就建多大的平台不就行了吗?虽然这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最靠谱的办法,可是,正因为我们不知道含油气面积规模有多大,我们才“滚动”的,这种方法显然不太可行。 那么,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正确打开方式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对区域内油气资源量作出初步判断,即初步判断该区域有多少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哪里。其次,根据预估的油气储量适度规划一定规模的工程设施,精细估计平台大小和所能钻井的能力,待第一座平台开始钻井后,边钻井、边分析、边认识,判断向哪个区域“滚动”。再次,根据新钻井认识,决定是否新建下一座采油平台。依此类推,可以使得油气田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对于这种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的一般性做法,我们称之为“区域开发”。 通过实施这一做法,我们可以有效规避地质风险,并尽可能发现潜在油气储量。同时,在海上第一批工程设施的带动下,该地区中、小、边际油田可以快速上马。如果研究设计合理,我们还能节省大量工程量和工期。 从串联到并联 煤层气增储上产有妙招 进入冬季,我国北方采暖用气高峰随之到来。据了解,中国海油今年采暖季供应的天然气主要由自采的海气、煤层气和进口的LNG(液化天然气)组成。煤层气增储上产,对于保障民生取暖用气、确保百姓温暖度冬具有重要意义。 “不走寻常路”,转变勘探开发理念 以往,煤层气勘探套用了常规油气勘探的思路,强调煤层气的资源性,常常在“有煤就有气”的指导方针下,通过大规模部署开发井进行开采。然而,实践证明,这种粗放式的勘探开发模式并不适用于煤层气这种吸附性气藏的勘探开发,从而导致开发井单井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探明储量难以有效转化为实际产量。为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研究总院柿庄北煤层气开发项目组突破常规思路,大胆提出勘探开发一体化新策略。 所谓勘探开发一体化,就是在煤层气开发中,将原来彼此分散、独立的勘探评价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在地质评价阶段不仅落实储量,更强调储量的经济可采性。为此,我们建立了一套煤层气地质评价技术规范,并通过潜力区、有利区、富集区和甜点区的地质评价逐级聚焦,落实储量与产量,突出储量的经济可采性,完成资源储量向产量的转化,最终实现价值勘探、效益开发。 “打出组合拳”,柿庄北初试新模式 柿庄北区块自营区东部构造条件简单,埋深适中,地质条件优越,且处于勘探阶段,由此被确定为首个勘探开发一体化试验区。 通过采用“勘探突破、评价跟进、开发紧随”的勘探开发一体化,原来“勘探、评价、开发”三个阶段分步实施“串联”形式,变成“三合一”同步运行的“并联”形式,提高了勘探成功率,促进产量快速增长。通过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我们不仅深化了对于“增储才能上产”的认识,还获得了“上产还能增储”的认识。 “实践出真知”,煤层气产量节节高 通过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多口井日产量超过1000立方米,多数井处于提产阶段,产气潜力巨大。 表面上,柿庄北勘探开发一体化只是“勘探、评价、开发”的“三合一”;实质上,柿庄北勘探开发一体化是围绕气田上产目标,地质研究、井位部署、钻井试油、地面建设等各专业的一次协作联动,为快速有效勘探开发提供了保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