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不畏浮云遮望眼 能源转型总会来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使用的能源经历了从污染到清洁、从低密度到高密度、从高碳到低碳的演变。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如何实现我国能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中国能源发展将面临着哪些挑战?能源专家白俊对此作出了深度解答。       白俊:知名能源专家,长期从事石油天然气市场、能源国际贸易、能源体制改革、能源经济与战略、国际能源合作等领域研究,曾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执行所长,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油气专家组成员,现任北京燃气集团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石油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分布式能源专家委员会委员。       由于气候变化问题日渐凸显,曾支撑20世纪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全球和中国能源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天然气的地位将会发生如何变化?       白俊:全球来看,大量化石能源消费造成的温室气体效应已经成为科学共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仅是社会共识,也是政治正确,也是道义制高点,个别国家“退群事件”并没有动摇全球共识。但是,在面对采取行动将造成的现实厉害关系面前,各国的真实态度和做法却呈现出很大差异,这既与各国的发展水平、排放基础及能源结构的不同有关,也与利益团体的争斗有关。       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能源清洁低碳化或去碳化的核心途径,中国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和全球平均水平比起来,中国这一转变过程要更加困难和复杂,原因是中国能源需求规模过于庞大,对煤炭的依赖又过于严重。近年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高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开发国家,但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利用的规模比起来还很小,要取代后者成为主力更是长路漫漫。       按照规划和承诺的目标,我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含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占比要达到15%,2030年超过20%。估计这些目标都将超额完成。到2050年如果非化石能源能够超过半壁江山将是巨大的成就,也就是说30年后化石能源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在化石能源整体利用比例趋于下降的过程中,其内部也会呈现出分化的特点。天然气是相对最为清洁低碳的化石能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利用规模和比例还会不降反升,这与其清洁低碳、灵活安全的特点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可再生能源存在的一些问题难以迅速有效解决有关。天然气可以助推能源利用从化石能源时代向非化石能源时代的逐渐过渡。       能源外交是各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点。当前世界能源面临资源约束、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中国要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如何打好“能源”这张外交牌?       白俊:世界能源资源分布存在区域差异性,化石能源尤其如此。很多地缘政治纷争与油气资源有关,能源外交重点仍然是油气领域。油气安全不仅仅是消费国的事情,也是生产国的关切,建立互利共赢的供需合作关系才可以持续发展,能源外交要超越仅仅满足于自身油气安全的角度。目前还没有什么机制能够比市场更有效率地配置能源资源,因此推进全球市场融合、促进全球油气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是符合各方长期利益的共同准则,中国应把支持建立全球油气统一大市场作为外交的支点,把促进全球天然气市场的整合作为重要工作方向,把促进亚洲天然气市场的整合作为优先工作内容。       同时,要立足国内,实施国内油气行业相关的体制机制重大改革,释放国内油气资源的供应潜力。人们常说中国贫油少气,但贫油少气是特定的技术、经济和体制条件下的认识。中国地域空间和资源潜力都很广阔,如果技术实现革命性突破,体制实现根本性改革,贫油少气都可能会被重新定义,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的体制机制束缚太多,市场活力没有释放出来,不能仅根据历史约束条件的有限工作努力就断定国内油气资源没有大发展的可能。       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全球分布相对更为均衡,要鼓励和支持各国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扩大利用规模和范围,积极发挥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优势和经验。推动能源普及,实现人人享有可靠、可负担、可持续的能源。       国家明确提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十九大报告也指出 “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上,中国目前处于什么位置?有哪些举措和建议?       白俊:由于我国面临生态环保恶化、资源供应约束、消费利用粗放等多方面严重问题,如果不在能源领域进行具有革命性的变革,就难以解决我国能源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这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现的背景。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来看这方面任重道远。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高速发展,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中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提升很快,竞争力不断增强;光伏产业已占据全球的龙头地位,竞争优势突出;水电开发和设备制造也居于领先水平;浅层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取得了很多进展。总体上来看中国的能源绿色发展势头强劲,但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譬如新兴能源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还存在不足,和既有能源系统的融合发展存在障碍。下一步要推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技术创新,让新兴能源拥有越来越强的市场竞争力。从消费侧来说,要鼓励和培养人们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的节能降耗改造,把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供需两侧发力,才能实现我国能源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能源安全是中国崛起与复兴的重要前提。稳定持续且风险分散的能源通道是保障中国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条件,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四条能源大通道初步形成,中国如何结合内外部资源,稳定能源供应和保障能源安全?       白俊:中国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市场的进程,改革和开放是我们取得成绩的最重要经验,能源领域也是这样。我国从1993年变成原油净进口国,2006年开始进口液化天然气,我国和国际能源市场融合不断深入,现在进口满足了70%的国内石油消费,天然气消费的40%以上也是通过进口实现的,几大输送通道的建设就是能源安全载体;同时,我国能源装备、新能源产品、能源工程承包与建设等方面也在国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促进了所在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可以说能源和经济安全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因此我们要有能源大局观,能源安全要努力实现共同能源安全。消费国需要安全,供应国其实也需要安全,不能把能源安全狭义理解为个别国家的事情。       全球能源资源并不稀缺,需要的是一个互通有无和互联互通的全球性制度安排,目前还存在市场分割和定价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市场机制是能源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因此我们应该支持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支持能源投资便利化,支持全球能源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推动实现共同能源安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也是我们推动能源统一大市场建设和保障共同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持手段。       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方面,国内生产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国家能源资源潜力非常大。如果我们的资源潜力释放出来,如果我们的市场体制日益完善,我们对亚洲能源市场的共同安全将起到核心作用,对全球能源安全也起到关键作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