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工作“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活动开展过程中,市城管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的服务理念,广泛征求市民群众意见建议,全力以赴抓好整改落实,切实解决好广大市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城市管理热点问题,推动城市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不断实现新提升。 问题一:城市道路是城市的“脸面”,对于塑造城市良好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议城市管理部门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和作业方式,提高城市道路保洁水平。 市城管局:今年以来,市城管局环卫处以主次道路保洁“无尘土、见本色”为目标,组织各县市区大力推行“机械清扫、洒水降尘、冲洗除尘、快速捡拾、立体保洁”的湿法保洁模式,全市建城区纳入湿法保洁范围的道路达到741条,每日机械清扫2次、洒水2次。一级保洁道路、重点区域的作业时间不少于16小时,旅游旺季推行4:00—22:00时延时保洁,重要商业街区和标志性道路每天洒水3次、每周清洗1次,其他主要道路分批次冲洗,每月冲洗1—2次。 通过推行道路湿法保洁,提高了道路保洁机械化水平,将保洁方式由“清扫”转变为“清洗”,在减少道路扬尘的同时,实现了养护路面、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目的。目前,全市主次道路的机械化清扫率、洒水率、重点道路的保洁质量已达到湿法保洁要求。到2018年底,全市主次道路保洁的机械化清扫率、洒水率将达到90%以上,市区主要道路(含人行道)定期冲洗率达到80%以上,县市主要道路(含人行道)定期冲洗率达到50%以上。 问题二:随着冬季的邻近,天然气用气高峰即将来临,为保障用气高峰期间能够安全平稳,烟台市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避免“气荒”局面出现? 市城管局:由于全国性天然气资源紧张,今冬明春,市区天然气总体供应形势严峻,为保障用气高峰期间安全平稳供气,市城管局提前谋划,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设立烟台市天然气保供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保民生、保公用、保重点”供气原则,统筹调度指挥市区冬季供气保障工作。二是提前部署开展气源协调组织工作,构建多元化供应保障体系。与上游供气单位中石油、山东中世签订购销合同,提前落实今冬明春合同量指标;积极参与天然气线上交易,全力争取上游合同外增量气指标;利用LNG(液化天然气)资源市场化运作的特点,加强与LNG供应商合作,提高LNG资源现货采购能力。随着各类资源落实,今冬基本能够实现供需平衡。三是建立天然气安全运行和应急调峰保障机制。入冬前,完成场站及区域燃气设施的检查和维保,消除运行安全隐患,同时加强管网输配系统运行监测,确保冬季运行安全。四是编制冬季运营保障及应急预警方案,建立有序供气机制,一旦出现紧急突发情况,及时启动“压非保民”程序,合理有序控制可调峰用户的用气需求,优先保障居民、福利、公用等重点领域用气。五是加强需求侧管理和供需平衡分析,提前预测供气缺口情况,及早做好应急预警方案启动前的准备工作,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六是加快推进区域内管网的互联互通和储气调峰设施建设,确保入冬前管网应通尽通、LNG储气灌应储尽储,提高市区供气应急保障能力。 问题三:很多市民有晨练和散步的需求,孩子们也喜欢在广场花园内结伴玩耍,但市区内的公园数量较少、环境有待改善,希望能够对社区公园的绿化环境进行升级改造。 市城管局:今年以来,市、区两级组织实施了大量的园林绿化工程,计划年内改造社区公园6处,并在市区建设打造10处“口袋公园”和30处街头游园。社区公园改造工程由市城管局园林管理处组织实施,目前迎宾广场、红星美凯龙南游园、二马路东花园3处公园已相继竣工,其他3处公园正在施工中,预计10月底前全部建成使用。改造后的游园绿树灌木错落有致,各色花卉竞相盛开,各种造型的绿植生机勃勃,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芝罘区利用社区街角的闲置空地,计划建设10处“口袋公园”,实现公共空间和公众的互动体验,选址点位征集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注重融入烟台元素,确保口袋公园的功能性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工程正在组织施工,11月份完成建设。 福山区以乔、灌、花、草和特色雕塑相搭配,计划打造30处浓荫覆盖、层次丰富、品种多样的特色街头游园,它们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目前福桃路与王懿荣大街交叉路口、福桃路与港城西大街交叉路口两处街头游园已经建设完成,11月底前所有街头游园建成投入使用。 问题四:随着城市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内涝对城市发展和安全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如何完善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发展综合承载力和服务供给力。 市城管局:为切实筑牢防汛保障工作体系,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城管局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不断加强防汛“软硬件”建设。 一是统筹规划,提高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市城管局自2012年起组织编制《烟台市排水专项规划》、《烟台市城市防洪专项规划》和《烟台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这几项规划的出台,成为城市排水、防洪、防涝工程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下步,市城管局将继续抓好规划的落地实施,强化规划纲领性,严格按照规划开展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和管理,使城市排水、防涝工程更具科学性、前瞻性。 二是完善配套,加强管网建设。自2008年起,市城管局组织对市区排水管网进行大规模建设改造,目前累计完成老城区改造面积45.61平方公里,改造更新雨污水管道540公里。芝罘区、福山区、开发区、高新区、海阳市已基本实现老城区雨污分流,其他县市区也在加快进行。通过实施雨污分流,有效改善了老城区的排水现状,市区海域海水水质大幅提升,保障了汛期污水厂平稳运行和城区安全度汛。 三是全力备战,筑牢安全防线。每年详细制定年度防汛预案,成立专业精干的防汛抢险队伍,备齐备足各类防汛物资。同时通过整合广电、人防、气象台、数字市政、交警路况监控等资源,完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持续提升城市防汛指挥调度综合管理水平。针对市区夏季多发性降雨且雨量不均的情况,设置多个汛期雨情观察点位,及时反馈各区域雨量情况,有序展开防汛作业。中雨以上天气时,提前开启市区低洼区域的近千个重点雨水篦子,并按要求设置警示标志。降雨出现后,从防汛总指挥下达防汛指令开始,至传达到网络体系最底层队员总时长不超过6分钟,确保信息传递流畅;防汛队员在接到命令后立即出动,30分钟内到达指定点位迅速展开防汛作业。雨停后,按统一调度安排,及时将各点位雨水篦子复位,切实提高应急抢险能力,为市区安全度汛提供有力保障。 下步,市城管局将继续以“让群众生活的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为目标,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密切关注“局长信箱”、市长公开电话、新闻媒体、政府网站、服务热线等渠道,广泛听取市民群众意见建议,快速反应、妥善解决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不断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增强城市基础设施保障功能,努力提高市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