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集团与中亚五国的油气合作,经过20年大力推进,2017年以来迎来各项成果的集中爆发。中亚已成为中国油气供应体系上的重要一环,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大亮点。 中亚国家与中国的战略相契合,通过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将自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前期合作成效推动下,中亚国家纷纷谋求扩大与中国石油的合作,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希望从与中国的合作中实现自身发展。 2017年,中亚国家与中国石油的油气合作,从合作领域到合作效果都呈现出里程碑式的进展。各国虽然与中国石油合作深度和广度不一,但或多或少都在合作中有所收获。 油气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17年,中国石油在哈萨克斯坦累计产油达到2.9亿吨,阿姆河天然气公司累计产气超过600亿立方米,中哈原油管道累计向中国输油超过1亿吨,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向中国输气超过2000亿立方米,多年合作迎来阶段性成果。天然气合作进入新阶段。哈国南线天然气管道建成年100亿立方米输气能力,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复工,“设施联通”再升级;此外,哈国达成向中国每年供应50亿立方米天然气合同,中乌首个上游合作项目卡拉库利气田一期投产,哈乌两国气源的接入夯实了中亚气源的保障能力。合作范围扩展至整个油气业务链。在哈,中国石油业务领域涵盖了油气勘探开发、管道建设运营、工程技术服务、炼油和销售整个上中下游业务链;在土库曼斯坦参与了天然气勘探开发建设运营的全业务链条;乌、塔、吉三国,业务领域也不断拓展。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所有项目均由中国石油与所在国相关企业以市场化合作形式开展,很好践行了“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原则,回报远超预期。 以哈国为例,截至2017年,中国石油累计投资超420亿美元,上缴税费超过410亿美元,经济效益显著。其次是社会效益明显。合作项目为中亚国家提供超过4万个直接就业岗位,社会公益惠及超过200万人,提升了所在国油气工业发展水平。此外,合作还推动了双方政治关系深化,油气合作被认为是中哈、中土等双边关系的压舱石。 对中国石油来说,合作有效提升了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初步实现了既定的“资源、供应、效益、品牌”四位一体的“一带一路”核心油气合作区的定位。在中亚树立起中国石油的品牌,合作成效受到两国领导人高度肯定。 国家层面的战略契合及友好的政治关系是双方合作的基石。中亚国家能源政策已经过渡到更加独立、更加多元化的模式。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对海外能源进口依赖加大,中亚的丰富油气资源是其中一个选择。加之双方友好的政治关系,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实现了战略对接,项目实施由两国政府亲自保驾护航。 中国石油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将双方高层的构想变成现实,并且将自身发展目标与国家目标有机结合,将中亚打造成为安全稳定的全球油气供应体系重要一环。 充分发挥中国石油综合优势和“能源+金融+服务”的一体化比较优势。中国石油在油气全产业链具有较强的综合优势,中亚各项目建设运营得到了技术、装备、人才等方面有力支持。摸索出了一套适合项目特点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在工程建设、生产运营、技术研发等领域,各项目以甲乙方统一管理模式实现各方力量优化集中,高效开展建设运营。严格遵守资源国法律法规,注重安全环保和合规经营。从项目启动开始,就在合同、建设、采购、生产、财税、HSE等各领域严格遵守所在国法律,确保了合规经营。创新合作模式,推进管理和文化融合。商务模式上,按照项目需要,照顾所在国利益诉求,实行灵活的商务模式。生产经营中,融合中外方文化,建立适合公司实际的管理运营模式。 哈国与中国石油合作项目最多、时间最长,在中亚五国中堪称代表。两国高层互访不断,能源合作是重要话题,亚洲钢管厂产能合作项目的开工将合作延伸至非资源领域。近两年,中乌两国高层互访不断,合作进一步扩大,卡拉库利气田项目成为首个上游合作项目,开展了新布哈拉调控中心建设、加兹里储气库使用等合作。土国与中国石油合作主要在天然气领域,除阿姆河天然气项目,中国石油承建的复兴气田年300亿立方米商品气产能建设项目也将正式启动。塔吉两国热切希望与中国石油加深合作,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在去年重新开工。 尽管中国石油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前景被看好,但也应审慎考虑现实操作层面的风险,建立更加稳固的合作机制和矛盾处理机制。 本国利益最大化带来的风险:中亚各国开展合作均以本国利益最大化为基本立场,希图在与中国石油的合作中获得最大利益。这给相关项目的谈判,尤其涉及气价、油价、管输费等的谈判和生产运营带来考验,如冬供期间部分国家无计划下气和断供就助推了国内气荒。政策不稳定、合规经营等政治经济风险:中亚国家政策变动较大,给不少项目带来巨大经营压力。大国博弈的风险,中亚地区历来是地缘政治博弈的战场,域内存在着俄、欧、美多股势力,矛盾冲突给各个项目实施带来无形阻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