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与黄金脱钩而锚定石油,才避免了美元的信用危机,重新树立了其世界性结算货币的地位。自此之后,美元与石油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成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目前有一个很笼统的观点认为美元和原油是一个反向的关系,甚至在最近很多预测原油未来走势的文章里,总是把美元走强当作是油价的利空因素来谈。 美元和原油的反比关系是真理吗? 我看未必。不仅当前原油和美元共振走强的形态已经证明了这种观点的错误;从历史数据看,很多时期原油与美元也是同向变化的;即使是在反向变化的时间段,细究其理,也并不是美元的走强导致了原油的走弱或者美元的走弱导致了原油的走强,而是有更主要的逻辑因素导致了美元和原油看似反向的结果。 美元与原油的反向关系是一种经验归纳推论,而并非互为因果的真理。 我们从历史的大格局来看,1999年-2002年这么长的时期里,美元和原油一直是同向变化的;2002年之后原油价格一路狂飙甚至达到了150美元/桶,是因为美元走弱造成的吗? 错!是因为中国加入了WTO,正式成为世界工厂,大量的财政投入生产投资带来了对大宗商品的旺盛需求,原油、铁矿石、铜等等几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因搭上中国GDP高速增长这班列车而被炒上了天,世界经济也在中国的带动之下进入了一个同步增长的时期。而在这样一个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整体走强之下,美元的相对弱势是一种必然。因为汇率说到底就是国家之间经济表现和预期的天平;同时弱势美元也是美联储的美元扩张周期的必选策略,美元的外流才能填补全球经济一体化下对结算货币的需求,巩固美元世界性货币的地位。 从以上事实我们能够看到,即使是在美元和原油反向变动时期,美元和原油之间也并不是显性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而是由更主要的矛盾造成了反向变动的这样一个结果。 既然美元和原油的反向关系是一种经验性的结论,那么就不一定适用于当前以及未来世界经济金融新形势下的变化,如果我们简单套用,就会犯刻舟求剑的机械主义错误。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证伪的过程,科学的发展也是一个证伪的过程,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更是一个证伪的过程。过去的某种经济理论是对过去某一段周期的总结,在那个周期它可以解释得恰如其分,但是之后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新经济理论来适应,抱着老的经验理论只会在资本博弈之下成为输家。 就像被金融从业者奉为经典的美林投资时钟,它确实完美的号准了从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30年的经济脉络和资产轮动规律,但它只是一种经验结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股票、债券、房地产、大宗商品等资产在资金的魔棒之下起伏轮动早已脱离了经济周期,依据美林时钟做投资早就被资本的浪潮吞噬得无影无踪。 举这些历史实例就是想提醒当前的广大投资者,切勿拿经验当真理,不可轻易以美元的走势来反向押注油价的表现。只有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深究其理,理清主导油价和美元走势的真正逻辑,才不会犯管中窥豹、刻舟求剑的经验主义错误。 对于当前油价的持续上涨,确实有人为推动的因素,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OPEC联合俄罗斯的减产造成的供应趋紧,可以把它归结于集中爆发的一连串中东地缘局势事件的刺激,但是我认为理解到这一步还是没有抓到主导逻辑。 当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从世界能源舞台主角的变迁和美元扩张收缩的大周期这两个角度来看,推动油价的主要推手是美国和以美联储为核心的华尔街利益集团。油价的上涨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原油——通胀——利率,打通这一条线才是目的。而利率的抬升会造成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利差的收窄,继而造成汇率市场的大幅波动,最终完成美元的收缩和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剪羊毛。 这样的结果目前已经得到了验证,我们看到随着油价的上涨,号称全球资产定价之锚的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了3%;美元指数也开始强势上涨,汇率市场的波动率急速抬升,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即将步入极其危险的“明斯基时刻”,阿根廷、巴西、土耳其、俄罗斯等等国家都将面临严重的货币危机。 因此,对于美元和原油的关系,绝不是美元的走强会压制油价的表现;恰恰相反,是油价的上涨推动了美元的走强。石油与美元的共振齐飞,是当前新的经济周期和货币周期的核心逻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