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卡塔尔石油公司:外交危机下的一张底牌

按照历史规律来看,依靠资源实现一夜暴富的企业,大多难逃资源的诅咒,但卡塔尔石油公司似乎不在此列。据悉,在通过油气出口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以后,为了实现经济结构多元化,卡塔尔早早地提出“2030国家愿景”的概念,并建立了35万卡塔尔公民共同拥有的主权基金,积极在海外布局庞大的资产组合。   根据彭博社的估算,截至2016年,卡塔尔主权基金的海外有价资产已经高达2560亿美元,在很多跨国企业的股权结构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正是因为合理的提前布局,在油价断崖式下跌、亚太LNG市场供给过剩的低迷时期,卡塔尔仍然在财政收支和外汇平衡方面游刃有余,让其他高度依赖油气收入的国家羡慕不已。   作为国家经济的中流砥柱,卡塔尔石油公司的历史就是一部卡塔尔石油工业国有化的历史。19世纪初,由英波石油公司(BP石油的前身)和前伊拉克石油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QPC(QatarPetroleumCompany),最早在卡塔尔境内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活动。1952年,荷兰壳牌公司获准在卡塔尔近海大陆架进行油气勘探活动,随后将该业务移交给下属的卡塔尔壳牌公司。QPC和卡塔尔壳牌分别垄断了塔尔海上、陆上油气资源开发,分疆而治的业务格局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   1971年,卡塔尔实现主权独立,并在3年后成立卡塔尔石油总公司,通过不断扩大在本国石油石化企业中的参股比例,逐步完成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2001年,卡塔尔石油总公司更名为卡塔尔石油公司,全面负责卡塔尔石油天然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活动,并代行政府职能,规划和监管国家石油石化工业及相关产业。   为提高油气储量和产量水平,卡塔尔石油公司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向外资公司和国内私有投资者进行招标。在勘探领域,通过签订产品分成合同的方式,公司引入外方担任主要作业者;在开发领域,卡塔尔石油公司负责运营本国的杜汉陆上油田,以及布尔哈耐、梅丹马哈赞两大海上油田,并代表政府通过产品分成合同,与外国石油公司合作开发国内其他海上油气资源。   相比沙特等以原油为主的产油国,卡塔尔的资产结构以气为主。卡塔尔石油公司的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三位,在美国《石油情报周刊》发布的“2016世界石油公司50强”名单中位列第17位,是全球油气版图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公司的天然气资源主要是位于波斯湾的北方气田——与位于伊朗境内的南帕斯气田合称为“北方-南帕斯气田”。该气田发现于1971年,天然气总储量超过25万亿立方米,占卡塔尔天然气总储量的97%,可采储量超过14.4万亿立方米。   不需谨慎隐藏的资源   对于这块宝贵的气田,卡塔尔石油公司的策略相当谨慎,从2010年至2017年7月,卡塔尔国家石油公司的产量长期保持在7700万吨,其目的就是借助对国际LNG价格的话语权,有节制地使用现有的油气资源。   但是,优质筹码就是要在最关键的时刻拿出。对于卡塔尔石油公司而言,选择在断交风波持续发酵的关键时间节点发布LNG增产意向,无疑会起到多重作用:   首先,是对美国的敲山震虎。   尽管美国在化解危机中出力不少,但仍不少专家怀疑,特朗普所代表的美国阵营是此次断交风波的幕后黑手——以亲近伊朗的卡塔尔为突破口,建立阿拉伯世界的反伊朗同盟阵线,而卡塔尔石油公司表示要扩大LNG的供应,摆明了要凭借地理优势和成本优势,与LNG出口意愿日益强烈的美国在亚太市场面对面地竞争,使美方有所忌惮。   其次,是在天然气贸易市场的“以退为进”。   近年来,天然气在海湾地区发电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沙特、阿联酋和埃及对于卡塔尔LNG和管道天然气的依赖程度也与日俱增,这些国家暗地里都希望卡塔尔能够提高产量,缓解周边国家的供应紧张态势。从这个角度考虑,卡塔尔可谓打出了一张“以退为进”的好牌——在明确表示将继续“遵守与所有合作伙伴签署的协议,并决心维持现状”后,LNG供应规模的扩大,对于卡塔尔石油公司的诸多买家来说不啻于一颗定心丸,不仅沙特、阿联酋、埃及等国为了切身利益,在未来的外交决策时将有所顾忌,日本、韩国、中国等旁观者也会为了能源供应的稳定,在适当的时机予以斡旋。   此外,能为本国和合作开发者带来更多的利益回报。   在亚太LNG市场供给短缺、溢价严重的时期,卡塔尔石油公司的限产,发挥了为了控制市场供应、防止气田过度开发、保证储量能满足未来的持续销售的作用。但美国爆发页岩气革命以后,国际LNG市场格局发生了颠覆性改变,新建项目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限产保价变得不合时宜。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大潜力区块的开发力度,比饥饿营销更加有利可图,也符合道达尔、埃克森美孚等大型合作伙伴的利益诉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