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海外项目需防范固定汇率风险

●王一楠 肖华方 近年来,全球经济环境和货币政策的分化造成了国际货币市场的剧烈动荡,美国领先于各大经济体率先进入了加息周期,美元指数大幅攀升,导致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大幅贬值,其中不乏我国油企拥有项目的资源国。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货币在短时期内出现断崖式下跌。这种“闪崩”式下跌往往出现在实行固定汇率政策的国家,特别是对资源出口过度依赖的国家。这些国家经济结构单一,一旦国际形势出现变化,大宗商品价格出现跳水,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外汇收入和经济预期,从而引发资本的迅速流出和民众的“抢汇”现象。 由于这些国家实行固定汇率政策,在资金外逃严重的情况下,政府不得不拿出大量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以平衡汇率,当外汇储备降低到政府不能接受的水平时,该国可能会对货币进行法定贬值甚至选择放弃固定汇率。 如果这些国家选择放弃固定汇率,其货币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我国油企拥有项目的部分资源国就有几个典型的例子。2015年8月20日,哈萨克斯坦政府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在短短两个交易日内,美元兑坚戈汇率从1∶189暴跌到1∶249,并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最低跌到1∶364,幅度之大、速度之快令国际上为之震惊。2015年12月16日,阿根廷政府宣布放开外汇管制,允许汇率自由浮动,阿根廷比索于第二日开盘即暴跌近50%。2016年11月3日,埃及央行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埃及镑兑美元一次性贬值至13,此前为8.8,贬值幅度近50%。类似的情况也曾经出现在安哥拉、苏丹、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等国家,而委内瑞拉的货币更是在多次汇率政策调整后贬值几倍之多。 汇率大幅波动,不仅使公司承受了一定程度的折算风险,而且以当地货币结算的业务也会存在较大交易风险。例如,某项目以当地货币结算的原油内销比例比重较大,在合同签订到交易完成这段时间内就存在较大的汇率风险。此时,如果该国货币大幅贬值,就会对公司的实际收入产生重大影响。另外,如果项目公司持有的当地货币较多,也会因汇率大幅变动而产生较大损失。 为规避风险,首先,项目需要加强对资源国政治经济形势、货币走势及汇率政策的跟踪,持续关注资源国外汇储备情况、黑市汇率及银行换汇难易程度,防备其货币“断崖式”下跌。其次,对项目公司签订合同的币种逐个进行梳理,争取支出和贷款采取币值下降的货币结算;收入争取采取币值上升的货币结算,或在新签订的合同中依据资源国货币和通胀情况加入保值条款,做好资金结算计划,尽量压低当地货币资金存量。再次,将汇率因素加入经济评价模型,在并购协议和融资安排等环节中要考虑选择非美元币种的可行性。最后,合理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避险操作,如简单的汇率掉期、远期结汇等业务锁定汇率风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