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受产油国反复拉锯影响 国际油价呈波动下滑走势)
上半年国际油价不振的根源在于全球石油供应过剩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石油市场处于从隐性再平衡重回阶段性过剩的节奏中,供应并未有效减少,需求依然不振。此外,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缩表进程,全球美元流动性将大幅度减少,将对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冲击。 今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一直受到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落实减产协议与美国等国原油增产反复拉锯影响,呈波动下滑走势。年初,欧佩克减产计划正式实施,国际油价迎来一波短暂而有力的反弹,一度在每桶55美元左右的相对高位平稳运行。不过,这一“美好时光”非常短暂。自3月份起,国际油价多次失守每桶50美元关口。虽然产油国5月底决定将减产计划实施期限延长9个月,但国际油价下跌趋势仍未止步。6月下旬,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一度跌至每桶42美元附近,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每桶44美元附近。进入7月份,国际油价略有回暖,但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在每桶49美元附近波动,布伦特原油价格在每桶50美元附近波动。 整体而言,上半年国际油价不振的根源在于全球石油供应过剩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石油市场处于从隐性再平衡重回阶段性过剩的节奏中,原因主要在于供应并未有效减少,需求依然不振。在供应方面,虽然欧佩克和俄罗斯等产油国达成的减产协议及由此产生的供应收紧预期给予了油价一定支撑,但由于美国及欧佩克内部减产豁免国的增产潜力使得其减产效果大打折扣。一方面,伴随美国石油活跃钻井数的持续增加,美国原油产量以及库存水平双双高企,其中原油产量由年初895万桶/日上涨至6月份的934万桶/日,已经接近主要产油国俄罗斯和沙特的水平。另一方面,在欧佩克内部,利比亚和尼日利亚不受减产协议约束,两国产量持续回升。利比亚目前原油日产量在95万桶左右,为近4年来最高水平;随着尼日利亚一条输油管道恢复运营,其原油日产量已达200万桶,且可能进一步提高。上述两国的持续增产减弱了欧佩克的减产效果。国际能源机构在其月度报告中指出,6月份欧佩克原油产量增长34万桶/日,增幅创2017年年初以来最高;同时当月的减产协议履行率仅78%,为6个月以来最低。 在需求方面,今年一季度全球石油消费显著低于预期,同比增量近90万桶/日,为近10年来同期最低增速。需求不振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包括印度仍受到货币改革的拖累,成品油消费尚未走出泥淖;中国今年前4个月汽油表观消费量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回落近0.8%。此外,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今年一季度美欧地区成品油消费增速放缓至30万桶/日,日韩同比回落10万桶/日。 从今年上半年走势来看,国际原油市场再平衡道路依旧困难重重,下半年油价仍将维持区间震荡局面。世界石油需求季节性增长及减产协议的叠加效应将带动市场基本面改善,全球石油库存有望出现明显回落,但美国及减产豁免国的增产潜力仍将令基本面承压。 从市场需求来看,今年原油需求将小幅增长。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计2017年全球原油需求为9846万桶/日,比上年增加154万桶/日,下半年需求将高于9900万桶/日,尤其是三季度原油消费旺季需求相对强劲。三季度欧美驾驶季、中东发电用油增长等因素将带动市场需求增长,预计三季度世界石油需求环比增长150万桶/日,同比增长150万桶/日;四季度北半球取暖用油高峰到来,世界石油需求环比将进一步增长50万桶/日,同比增长160万桶/日。 从供给来看,欧佩克和美国等非减产协议执行国之间的博弈将是重点。一方面欧佩克虽然暂时没有进一步削减原油产量或结束一些国家减产豁免的计划,但油价跌至减产前水平不符合产油国石油收益最大化要求,更难以满足大多数产油国的财政收支平衡要求。同时,沙特阿美公司上市也急需高油价铺路。因此,一旦油价水平不及预期,不排除后期产油国会继续加力,采取更多稳定市场和油价的举措。另外,沙特已经开始减少对亚洲和美国的原油出口量,后期可能进一步降低对美国的原油出口,以削减最为关注的美国石油库存。 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原油产量仍将不断增长,预计该地区仍将承受较大供应压力,未来降库存将较为艰难,预计年底美国商业石油库存相比过去5年平均仍将高出1亿桶左右。美国原油产量及库存高企仍将是市场再平衡及油价反弹的重要阻碍。不过,油价下跌同样也对美国原油生产企业带来成本压力,对美国原油增产前景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此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影响油价运行的不确定因素。比如特朗普宏观经济政策存在不确定性。美联储将于下半年启动缩小资产负债表,具体时间点未定。随着美联储开启加息、缩表进程,叠加特朗普的减税措施,全球美元流动性将大幅度减少,全球将普遍迎来资金紧张局面,这将对大宗商品价格带来冲击。(来源: 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驻维也纳记者 黄海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