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中国南海火了 日本坐不住了……

中国南海火了 日本坐不住了……

2013年,当日本首次开采可燃冰时,曾有媒体担心地表示“中国可燃冰研究开发已落后日本十余年”,而仅仅在4年后的现在,我们就超越了他们。日本:纳尼?

来自 | Sputnik
编译 | 宁采臣  小舟

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已过“满月”。自5月10日点火测试以来,至6月10日14时52分,试采已连续产气达31天,总产气量达到21万立方米,平均日产6800立方米。

作为全球第一个实现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中国已经向可燃冰商用化迈出重要一步。这个消息一经发布,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这其中,最瞠目结舌的恐怕是——日本。

中国后来居上 日本乍舌

目前,国际上对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的研发步伐呈你追我赶之势,世界上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勘探,但论及研发力度和投入程度,世界上很少有国家能与日本相提并论。

对于可燃冰的研发,日本虽然起步晚于美国和俄罗斯,但却是世界上“第一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2013年3月,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公司领导的实验小组从爱知县附近深海的可燃冰层中提取出甲烷,但遗憾的是,这次开采实验由于泥沙堵住了钻井通道而被迫中止。

2017年4月,日本又在同一海域进行第二次试采,第一口试采井累计产气3.5万立方米,但5月15日再次因出砂问题中止产气。而彼时中国南海的可燃冰开采却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并迅速后来居上,给日本及全球各国带来不小的“惊喜”。

根据EIA数据,全球可燃冰储量有2800万亿立方米,而2015年天然气产量才35万亿。换言之,按当前的消耗水平,可燃冰储备可满足全球近800年的天然气需求。如此大的体量,毋庸置疑给了能源进口国摆脱进口依赖的机会,这其中就包括日本和中国。

日本的“救命稻草”

专家表示,尽管目前的可燃冰生产远未实现商业化,但中国和日本都在押注于可燃冰的巨大潜力,以保障国家的长期能源安全。

根据EIA数据,中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燃料净进口国,特别是日本,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国。由于天然气资源有限,日本超过90%的能源消耗都来自进口,尤其是自从2011年3月发生地震和海啸之后,几乎所有的核电站都被关闭,能源缺口很难填平。

根据日本财务省的数据:2011年,为了弥补因核反应堆关闭造成的能源真空,其年度液化天然气进口量飙升至7850万吨,比2010年增加了12%。

尽管日本在进行核反应堆重启活动,可再生能源也在不断发展,但日本能源业务部门高管Hirotatsu仍表示,不管可再生能源预计每年可能稳步增长2%的事实,LNG即使到2040年仍将继续成为满足日本能源需求的重要来源。假如日本可燃冰试采成功,其在国内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其次,从日本的产业境况来看,其对天然气的渴求也很高。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因其出口汽车、消费电子产品和半导体而闻名。

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支柱产业,在新能源汽车路线上,丰田和本田等日本汽车巨头已经选择了与特斯拉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燃料电池(燃料还原剂来源是氢气),而以特斯拉为首的新兴新能源汽车巨头选择的是蓄电池/电容阵列路线。

可以预见,新能源汽车路线之争将成为一场世纪产业大战,而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已经站到了特斯拉技术阵营一边。日本的燃料电池新能源汽车想要取得市场份额,获得大规模普及,就必须保证绝对廉价的氢气,而目前人类能够大规模获得氢气(H2)的唯一低成本路线就是甲烷(CH4)的裂解。

因此,从这一点上,日本人很清楚甲烷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日本政府之所以无限注资日本石油公司(INPEX),在国际天然气价格攀高无望的页岩气时代,仍然去高位接盘各国的海上天然气田项目,目的之一就是保障日本未来的甲烷供应。

因此,早在本世纪初期,日本政府就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来进行可燃冰研究,以保证在新能源汽车之战中获得成功。可燃冰的两次试采失败,无疑让日本政府心焦气躁。而我国连续试采,成功超越日本,肯定会让其恼羞成怒。

可燃冰不会带来“能源革命”

早在2006年,中国政府就承诺将投资1亿美元用于研究和开发可燃冰;日本政府也已经拨款约1.8亿美元,用于可燃冰的近海生产实验。

由于全球可燃冰的储量巨大,很多人都认为可燃冰的发现和开采将带来一场“能源革命”,如同页岩革命。

但专家表示,尽管中日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可燃冰不可能带来一场“能源革命”。

首先,目前亚洲主要国家LNG到岸价格在5美元附近,这使得可燃冰量产并不可行。退一步讲,就世界各国而论,具有商业价值的可燃冰可采储量数据尚未出台。而且,可燃冰的开采能本高,如甲烷不慎泄漏,将产生不可逆的破坏性影响。对于可燃冰商业化还有多久,乐观的估计认为最早2020年就可以达到商业生产,但市场一致倾向于认为,2025~2030年才能够实现商业生产。

第二,尽管可燃冰比煤更清洁,但它仍然是一种化石燃料,属于非常规天然气的一种。即便开采不排放但燃烧也会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加速全球气候暖化。甲烷本身也被认为是四大温室气体之一。

第三,可燃冰的开采还面临着再生能源的排挤,全球再生能源发展十分快速,根据《可再生能源全球现况报告》,2015年全球再生能源发电占发电总量的23.7%。尽管再生能源还不能排挤天然气离开市场,但其发展足以威胁着可燃冰进入能源市场。赫里瓦特大学英国石油工程学院的教授Tohidi说:“欧洲许多国家正在从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转向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

Tohid最后总结到: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可燃冰的开采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从经济角度来说,可燃冰并不能改变全球油气行业的前景。

英文原文请点击 (展开/收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

Linda
石油圈认证作者
毕业于南开大学传播学专业,以国际权威网站发布的新闻作为原始材料,长期聚焦国内外油气行业最新最有价值的行业动态,让您紧跟油气行业商业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