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原油需求仅增长2.5% 为什么中国仍是油气业的“定心丸”

原油需求仅增长2.5% 为什么中国仍是油气业“定心丸”

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利用油价暴跌的机会,大幅增加原油进口量,一举成为全球第一原油进口国。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也有人担心,中国能否继续保持庞大的进口量,提振国际油价?

作者 | Nick Cunningham
编译 | 阿佳徐

全球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在过去十多年里,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一直低于供给增速。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减缓及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使得他们对原油的依赖不断减弱。而反观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原油需求不断上涨,近几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一直在不断攀升,2016年4月,中国进口原油达737万桶/天,超过美国同期的720万桶/天,自此成为全球原油进口第一大国。

但近几年,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中国,也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虽然目前原油进口量仍能保持强劲增长,但专业人士同时也表示忧虑,中国能否继续为国际油气市场提供看涨动力?

经济增速放缓 地位堪忧?

近年来,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中国仍是油市回暖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

中国产油量世界排名第五,但很少有人视中国为主要产油国。据国际能源署(IEA)统计,2014年石油价格暴跌迫使中国国有石油公司——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不得不削减上游油气开支,其中,2015年削减40%,2016年又再次削减28%。同时,中国油企现有油田逐渐老化,生产成本也较高,需维持稳定投资才能保证正常生产,而上游投资缩减会迫使企业关闭高成本油田。因此,2016年,中国产油量下滑了7%,同比上一年日均产量减少了48万桶。

目前,中国国油也正尝试采取措施阻止国内原油产量下滑。如中石油,该公司今年上游开支将增加15%至228亿美元,这是自油价下滑后,中国油气资本开支的首次大幅上涨。但尽管如此,IEA仍预计,中国2017年产油量将减少20万桶,即使增加开支也于事无补。

而真实情况却是,中国油企大部分增加的支出将用于天然气生产,而非原油。如中石化,其将大部分新增资本支出分配至涪陵页岩气项目二期工程、天津LNG进口项目、国内储气设施和其他海外项目等。

中国的原油需求,一直以来都是油价提升的关键支撑,虽然此次油气动荡主要原因是由供应过剩导致,但需求仍是提振油价的一大利器。

近几个月来,中国经济放缓和需求波动令整个石油市场面临着下行风险。2016年,中国油气需求仅增长2.5%,低于2015年的3.1%和2014年的3.8%,增速跌至三年来的低位。

此外,由于中国在过去两年竭尽全力地建设战略原油储备,市场认为中国原油进口量高涨只是暂时性的。一旦该项目结束,中国原油需求可能就会大幅下降。若中国经济继续放缓,其很可能使油气市场奔向“平衡”的时间推迟,油价也可能会再次“脱轨”。

中国仍将是油气业的“定心丸”

对于这种担忧,以下数据似乎能给油气业吃下一颗定心丸。中国GDP在今年第一季度有所回升,已是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经济加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9%,超过市场预期。目前为止,中国原油需求量仍快速上涨,打破了市场此前的预测。

据普氏能源(Platts)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1-2月份油气需求同比上涨5.3%,3月数据更是惊人,达到921万桶/天,单月增幅11%,再创历史新高。IEA预计,2017年,中国原油需求将增加40万桶/天至1230万桶/天,同比去年上涨3.3%。

油价下跌使得中国国内原油产量下降,经济增速又使得国内原油需求上涨,产量与需求之间的鸿沟也只能通过进口原油来填补。在2016-2017年间,中国原油日产量减少了68万桶,日消费需求却激增至80万桶。中国所需的的原油进口量将对供应过剩的原油市场做出巨大贡献,就算美国页岩决定减产也无法与之比拟。

从世界石油市场格局看,欧洲石油进口量正大幅减少,美国能源由于页岩油气革命也已基本自给自足。最近,一些分析人员认为,中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在逐渐减弱,而印度则有可能取而代之成为新的重量级买家。但实际上,2017年中国原油进口需求将依旧呈现稳步攀升状态,依旧是支撑国际油价的核心驱动力量!

英文原文请点击 (展开/收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

阿佳徐
石油圈认证作者
毕业于黑龙江大学英语口译专业,具有丰富的翻译工作经验。致力于观察国际油气行业动态,能够快速、准确传递油气行业最新资讯,提供丰富的油气信息,把握行业动向,为国内企业提供专业的资讯服务。(QQ:348418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