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能源需求量大,现在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能源需求国,成为各大产油国必争之地,而中国为保障能源安全,已部署了多条海外油气通道。多管齐下,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 | 念奴姣
有这样一段岁月,注定会在中国油气行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多年来的海外油气部署不仅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也为全球能源安全作出了贡献。坚持“互利共赢、合作发展”,中国成为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剂”。
从海上通道到陆上油气管道,由西北到东北,后又至西南,中国油气的海外布局越来越广。海外布局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贡献,并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从海外运送油气回国,其意义深远。
多渠道建设油气资源通道,能够实现不同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减轻对局部油气资源或运输通道的过度依赖,分散风险。
东南海上运输通道
东南海上运输通道,是中国原油进口的海上生命线。海上通道将来自中东、非洲的资源运到中国,加强了与我国油气市场的稳定性,也能够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稳定性。
尤其在陆上油气管网没有完善之前,中国有超过80%-95%的石油等资源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到中国,马六甲海峡一时成为中国原油进口的关键之地。而新加坡是美国盟国,又有美国军事基地,石油安全存在巨大的风险。这个关乎国际民生的咽喉要道一旦突发险情,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于是,加强能源来源和通道的多元化被提到日程上来,积极推动能源供给板块化,进行能源网络并联。
西北油气进口通道
石油是战略物资,需求国时常恶性竞争,国际游资炒买炒卖,而产油国待价而沽,导致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变得非常艰难,而直接以管道输送更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正是由于这些问题,中国海外部署的油气管道更显得意义非凡。
1、中哈原油管道
中哈原油管道是我国第一条战略级的跨国原油进口管道。
中哈原油管道总体规划年输油能力为2000万吨,西起里海的阿特劳,途径阿克纠宾,终点为中哈边界的阿拉山口,全长2798公里。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陆上相连,输送便捷,可以大大提高输送的安全系数。中东、海湾地区形势不太稳定,而且石油运输要经过多个咽喉要道。中哈原油管道在当时减轻了对中东原油的依赖,使中国的供油路线更加安全便捷,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原油供应。
美国通过购买乌克兰的油气资源,控制中亚国家及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原油,损害了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利益。目前,俄罗斯也通过中哈原油管道向中国输送石油,管道的战略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中哈原油管道连接的不止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通过与中亚地区其他的输油管网连接,建立了一个通向中东和黑海的石油陆上运输网络。
2、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从霍尔果斯进入中国,在中国境内长达8000公里。
中亚天然气管道分设A、B、C、D线,预计将于2020年全线完工,整体年输送量达850亿立方米,可满足国内超过20%的天然气需求。
今冬雾霾频繁袭击华北地区,D线主要将天然气输送至华北,对于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意义重大。
至此,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为中国打开了从中亚进口油气的大门。对于中国而言,这是意义非凡的能源战略通道。
西伯利亚力量
中俄原油管道今年2月进口俄罗斯原油131万吨。至此,中俄原油管道累计输油总量已经达到9723万吨。
中俄原油管道穿越中俄边境,途径黑龙江和内蒙古,止于大庆。2011年正式启用,最大年输油量3000万吨,是中国东北方向油气进口的战略要道。
天然气管道东线已经开始部署,西线管道项目也在讨论中,总计输气量或可达到680亿立方米。
油气依赖是俄罗斯20余年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动荡的主要根源。
俄罗斯的油气依赖使其更关注海外市场,欧美对俄罗斯油气产业的打压使其尤其关注亚太市场。在低油价时期,提高了中国等油气进口大国的议价能力。
中国、日本、韩国等对石油的需求量都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俄罗斯对资源待价而沽。但如果能通过一条管道盘活一片地区,对俄罗斯而言,这是进军亚太市场的重要出口。
部署中俄油气管道,是俄罗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对中国而言,与原油出口大国俄罗斯合作,也是能源战略的迫切需要。
俄对华原油出口,从2011年的1980万吨,暴增至2016年的5230万吨,超越沙特成为对中国的第一大卖家。而今年1月,沙特打败俄罗斯重新夺回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的宝座。
中国市场成为俄罗斯和沙特的必争之地。
沙特“向东看”战略
1、沙特来访 意欲何为?
特朗普上台后,其“国内至上”的政策导向,页岩油气增产,使得美国和沙特,从甲乙方的供求关系,变成了两个乙方的竞争关系。此外,特朗普领导下的美国全球外交立场目前还不明朗。
美欧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减轻,而中国未来很可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市场。沙特有意同中国加强关系,同时加强与日本的安全合作,改变传统上依赖美国的局面。
沙特牵头OPEC执行减产协议,而俄罗斯的减产幅度仅为承诺的1/3,这是油价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扩大中国市场份额,减少中俄的原油贸易,这也是沙特打击俄罗斯这个油价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沙特国王萨勒曼访华,中国与沙特政府就产能与投资合作签署了价值约650亿美元的谅解备忘录,涉及35个合作项目。
沙特希望通过“东进战略”来缓解其在中东地区面临的困境,同时通过吸引投资,促进包括科技创新在内的其他领域合作,来助力国内的经济改革,促进单一经济结构的转型。
2、不谋而合
对中国而言,沙特作为世界石油储量第二的资源大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中国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之前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比较有限,但该地区却是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地,与沙特建立牢固的双边关系,有助于保障中国能源的安全。
中国历史上对中东地区的各种纠纷采取低调的不干涉态度,但近来却采取了较以往积极的外交态势。比如,中国最近主动要求主办叙利亚内战各方之间的和平会谈。
同时,双方加强合作,如中石化和沙特合资的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中沙延布炼厂等。
沙特利用中国项目和美国搞平衡,为将来与美国对话准备筹码,而中国向在此前仅限于购买石油的地方提前卖出了步伐。中国的“一带一路”和沙特的“向东看”不谋而合。
直通中东
沙特国王此次亚洲之行结束后要去一趟马尔代夫,据说是要买一个岛,准备建一个军事基地,而中国在吉布提和瓜达尔也建了军事基地,此举很耐人寻味。
中东石油运往中国,大都走海路,通过马六甲海峡。而中缅油气管道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将绕过马六甲海峡,将中东原油通过管道运输直接输送到中国。这大大减轻了我国石油“生命线”过度集中于马六甲海峡的压力。
1、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原油管道起于缅甸西海湾马德岛,缅甸境内长771公里,在中国境内长1631公里,设计年输送中东原油2300万吨,2015年1月开始输油。
在马德岛旁边的皎漂港还有一条天然气管道,年输送量可达120亿立方米。从天然气储量全球第十的缅甸直接输送到西南四省,完善了中国的油气管网,推动了西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减少了中国的碳排放量。
2013年立项建立的云南石化,已经建成,年炼化能力1100万吨。
中缅油气管道使中国能够获取缅甸海上气田的天然气供应,同时还通过缅甸印度洋海岸的一个港口获得石油供应。
2、中巴经济走廊—中国的战略突围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在内的贸易走廊,南部是瓜达尔港,北到新疆喀什,全长3000公里。
通过中巴经济走廊,从陆路开辟了通往中东的门户,中国可以同波斯湾和阿拉伯海连接起来,进而同中东乃至欧洲、非洲地区连接起来。
据估算,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经过瓜达尔港这条管道,能够缩短1.2万公里,极大降低了运输风险,这是中国的一次战略突围。
至此,通过中缅油气管道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国打开了陆路通往中东乃至欧洲、非洲地区的能源门户。
东北有中俄油气管道,西北有中哈原油管道和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有中缅油气管道和中巴经济走廊,再加上海上运输通道,中国的战略能源通道部署已经日趋完善。这有力地保障中国能源进口安全,而中国也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
- 念奴姣
-
石油圈认证作者
- 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方向硕士,长期聚焦国内外油气行业最具价值的行业动态,分析行业发展现状,为国内企业提供专业的资讯服务。如需获取油气行业分析相关资料,请联系Cherry(微信1328039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