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新形势下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态势与应对策略—以川渝为例(上)

新形势下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态势与应对策略—以川渝气区为例(上)

当前,国际油气市场已经进入新一轮的低油价周期,方兴未艾的中国天然气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为此,以在我国天然气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和具有代表性的川渝气区为研究对象,从天然气产业链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新常态和低油价条件下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发展态势,并积极寻应对策略。以期坚定信心、共度时艰。

川渝地区天然气产业链市场的特征与地位

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完整的产业链而成为中国天然气工业基地

川渝地区天然气工业历史悠久,拥有全国最完整的天然气产业链,不仅天然气产销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储运设施、利用市场、科技基地、政策保障、地企共建及技能培训等工业基地要素也配套和完备:①四川盆地是全国天然气、页岩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2006年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以生产天然气为主的千万吨级大油气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②川渝地区是全国天然气区域管网最发达的地区,为川渝资源供应多元化和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川渝地区拥有我国最成熟的天然气消费市场,“十二五”期间,川渝地区天然气消费量由2011年的185.3×108m3上涨到2015年的233.22×108m3,增长量接近48×108m3,截至2015年底,川渝两省市共有159个县(市)使用天然气,县(市)气化率高达72%。

建成健全的蛛网式管网系统和地下储气库而成为中国天然气储运枢纽之一

经过50多年不断地开发建设与市场发展,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川渝地区分别建设了各自的输配气管网体系,形成了国内最健全的区域性蛛网式管网系统:以南、北输气干线为主体,以各气源开发区为依托形成环形输送管网,并具有高压输送和低压配送完整、有地下储气库支撑(如相国寺储气库)、调配能力强等特点。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已建成涵盖天然气产、运、销为一体的管道生产系统,覆盖主要产气区,连接川渝地区主要城市,并通过中卫—贵阳联络线和忠武线与全国主要管网相连,成为我国油气战略通道的西南储运枢纽网。截至2015年底,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共建输气管道约9000km,年输气能力250×108m3。中石化西南油气田、普光气田和涪陵页岩气田在川渝地区拥有输气管道约1100km,主要分布在川西、川东北及重庆涪陵地区。中石化川气东送输气管道主要负责将普光气田生产的天然气输往我国东部市场。

形成发达的利用产业集群而成为中国天然气利用示范区

经过50多年培育和开拓,天然气在川渝地区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天然气综合利用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全国领先。天然气普遍作为各行业的主要原料和燃料,已形成了依靠利用天然气而发展的产业集群,主要包括城市燃气产业集群、化肥产业集群、化工产业集群、冶金产业集群、建材产业集群等。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十二五”期间在川渝地区累计销售天然气约809×108m3,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累计销售天然气273×108m3。天然气供应川渝地区千余家大中型工业用户、超过1200万户居民以及超过1万家公用事业用户,2015年川渝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占全国总消费量的12.9%,天然气利用集群规模居全国之首。

承当产业改革政策试验区而成为中国天然气政策助推者

中国的天然气产业起步于川渝地区,很多政策都是在川渝地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经过总结提炼后才推向全国的,尤其是近年来天然气价格改革和页岩气产业改革试点,对国内天然气政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我国自产气量下降、开始引进外部气源的情况下,2011年川渝地区首先探索了外购气顺价政策。2012年,作为全国主要的天然气消费地区又首先试点了综合门站价改革,直接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的价格改革工作。2013年,川渝地区在增量气和存量气价格改革的基础上首先试点了按综合价结算的模式。2015年9月,四川省政府定价目录中明确提出政府天然气定价范围为“管道燃气配气价格和居民用气销售价格”,即不再定“管道燃气销售价格”。显然,川渝地区价格改革试点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深刻影响了国家对天然气价格政策的制定。

川渝地区积极推动页岩气产业改革发展。2009年,在中石油的努力下建立了“长宁—威远页岩气产业化示范区”,并于2012年升级为“四川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2015年,中石化主导的“涪陵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也正式建成。两大产业示范区创建形成了国内合作、国际合作、风险开发、自营开发四大开发模式,直接推动了页岩气补贴、标准、行业规划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引领了行业发展。

“十三五”川渝地区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六大态势

天然气价格改革在国内继续领跑,区域天然气交易中心呼之欲出

川渝政府积极推动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

川渝政府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建立合理的价格机制,深入研究和推动天然气能量计价、区域管网独立运行下的天然气管输价格机制、管道和储气库单独收费、阶梯气价改革、天然气调峰价格、天然气工业气价与民用气价并轨等,推动川渝地区天然气价格机制持续完善。2015年4月,四川省发布了《关于加强资源要素价格管理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通知》(川办发〔2015〕30号),全面开展天然气管道经营企业和城镇燃气企业成本监审,推动城市燃气公司合理确定转供非居民价差,努力扩大直供气销量。

川渝地区将先行先试能量计量计价,区域交易中心国内率先示范

随着管道联网和各种气源进入管道混合销售,实行天然气能量计量和计价改革迫在眉睫。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地区,四川先行先试能量计价为天然气改革提供示范,这也为川渝地区区域交易中心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川渝地区天然气计量技术全国领先,实行天然气能量计量已不存在技术障碍。

2015年,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组建成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管道天然气现货交易。四川省能源主管部门已经完成了在四川地区建立天然气现货交易市场的相关问题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重庆市也计划与法国ENGIE集团合作打造重庆区域性天然气交易中心。川渝地区区域交易中心与上海全国天然气交易市场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和参照,可彰显川渝地区天然气市场在全国的地位和重要性。这有利于形成西南地区天然气基准价格和加快建立区域天然气市场体系。

体制改革与替代能源竞争加剧,市场主体博弈力获战略性份额

油气体制改革与同业竞争加剧,市场主体竞合力争市场份额

油气体制改革推动上游与下游放开,中游骨干管网独立,使得天然气市场竞争加剧。天然气现货交易的运行将对现有销售模式形成冲击,突破现有地域销售限制,挑战输销一体化模式,冲击计划销售模式。

在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态势将加剧。为增大市场份额,近年来中石油与中石化在川渝地区的天然气市场快速拓展,通过价格、合资合作、页岩气市场定价、采取“一对一”谈判、加速管网布局与建设等市场策略进行竞争与合作,大力争取天然气市场战略性份额。

天然气与替代能源间的竞争不断加强,部分用气行业出现逆替代

近几年,煤炭、石油等天然气替代能源价格不断走低,天然气与替代能源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强,能源间的价格竞争带来了逆替代效应。例如,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下属的燃气公司就面临水煤气逆替代的问题,其市场范围内的某陶瓷公司2013年天然气需求量为2400×104m3,由于陶瓷市场不景气,该企业尝试将两条生产线使用水煤气替代天然气,2015年的天然气需求量仅为250×104m3。同时,新能源汽车(主要指电动车)的发展也将给天然气汽车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制约了天然气需求量的增长。

天然气供大于求与川气外销成为新常态,高效利用市场培育任重而道远

下游需求量仍将保持低增速,市场供应能力强劲与外销是新常态

尽管环境保护和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天然气的利用需求,但在新形势下,川渝地区天然气市场需求量总体增速仍较低,天然气消费结构变动呈现出新的态势,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成为未来天然气消费量的主要增长点。

近年来,川渝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大幅提升,中石油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川东北高含硫气田等主力气田大幅上产,中石化也在川渝地区积极推进“双百亿”气田建设。根据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天然气生产规划,到2020年川渝地区天然气产量将达到600×108m3/a,预计供应富余量达到200×108m3,剔除云贵市场的消费需求量,仍然有约130×108m3/a的天然气资源难以在川渝地区消化,供大于求的格局将在“十三五”期间继续保持,在进一步做大本地市场的基础上,川气外销也将成为新常态。

经济增速减缓,新市场新利用产业培育任重而道远

根据《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重庆“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规划》,川渝地区城镇化进程使城市燃气行业用气量或将以2.5%的速度刚性增长,但受经济增速换挡的影响,房地产行业进入长周期调整,投资需求减退,导致城市燃气、冶金、陶瓷、玻璃等行业用气量需求减缓,天然气市场需求量增速总体放缓。

低油价下天然气价格优势不明显,LNG整车成本居高不下,天然气发电成本远高于燃煤发电且缺少相应的政策扶持,新市场培育依旧任重而道远。

第三方准入强化支线管网建设,储气库集群建设将成为新业态

国家油气管道放开成为必然,多元投资主体的天然气管网增多

2014年,《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和《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的颁布,标志着“十三五”期间国家油气管道放开将是必然趋势。近年来,中石化在川渝地区与地方主要燃气公司、地方政府及其他能源行业相关企业组建四川省天然气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天然气川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重庆天然气管道公司等。2016年3月1日,中石油与重庆燃气合资组建重庆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这是中石油在全国首个与地方燃气公司合资成立的天然气管道公司,新成立的合资管道公司将大力推动重庆地区天然气管道建设,加快天然气“县县通”及配套工程建设进度。

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加快,储气库集群将成为川渝地区成长性产业

天然气储备设施是保证天然气供应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天然气供应多元化、管道允许第三方准入后,川渝地区供气企业的调峰保供责任将逐步减轻,这将促使燃气企业加大储气设施建设。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已形成五大产气区、八大区域性市场和四大天然气进口战略通道格局,一旦中亚、中缅、中俄等跨国天然气管道,因政治、经济矛盾或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一条或多条管道供气中断,仅仅依靠现有的储气库资源是远远不够的。而川渝地区天然气储气库资源最为丰富,如四川盆地的川中大型气田(如安岳气田、高石梯气田)、川东北大型气田(如大天池气田、普光气田、铜锣峡气田、沙坪场气田)、川南气田(如阳高寺气田)等,作为储气库集群选址,可与东部LNG储备调峰构成战略储备网络,其合理布局可解决中亚管道气、中缅管道气战略储备与应急调峰的需要。

本期石油圈介绍了川渝地区天然气产业链市场的特征与地位以及“十三五”川渝地区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六大态势之四,下期石油圈将介绍剩下的两大态势及针对川渝地区天然气市场应对策略建议,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 | 来源:《天然气工业》,作者:姜子昂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

白矾
石油圈认证作者
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井工程硕士,长期聚焦国内外石油行业前沿技术装备信息,具有数十万字技术文献翻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