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年末观察|扯一扯油气业过去、当下和未来的那些事儿

年末观察|扯一扯油气业过去、当下和未来的那些事儿

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石油行业也不例外。近期,OPEC国家和非OPEC国家相继就减产达成了一致意见,与2015年中期相比,这一系列原油减产组合拳,促使油价上涨了20%之多。随着市场开始回调,为避免各大公司和投资者在新形势下陷入困局,我们有必要回顾下过去几年的油市,以大局观冷静思考行业的发展。

作者 | Chet Biliyok
编译 | 白小明

短期内油价复苏仍较慢

OPEC会议之前,油价始终无法突破上限,大多时候油价保持在53美元/桶以下,直到11月30日OPEC达成减产协议。

在最近6个月时间里,整个行业从业者逐渐开始意识到整体能源格局在不断变化,需求峰值论逐渐成为主流。然而,行业每年需要大约500万桶新生产的石油来替代产量的自然递减,因此,自2014年12月以来,数千亿美元投资的削减,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将出现原油供应短缺的局面。

因此,鉴于行业近期的发展,此刻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之前对油价的预测。当前,减产协议对整个行业产生的影响仍余波未平,而美元的强势可能打乱正在逐步复苏的油价。

总而言之,180万桶/天的减产额度,应该足以打破油价下跌供应过剩局面。如果从2017年1月1日开始,减产按计划严格执行,那么如大家所愿,原油供需应该在2017年的某个时间点重新达到平衡,届时全球石油供应刚好满足石油需求。

IEA也非常认同“石油市场可能从产能过剩转向产能不足”这样的预判。然而,油价涨太多也不大可能,因为根据供需平衡关系,原油库存将会越来越重要。虽然自8月份以来OECD国家的库存水平一直在下降,但原油和成品油库存水平仍然比五年前的平均水平高出3亿桶,大量库存会逐渐投入市场,抑制油价的快速上涨。诸多担忧导致现在出现了一些保守的预测:直到2017年年底油价才会达到70美元/桶。

减产协议的背后

就供应面而言,协议仍然对没有参与减产的OPEC国家开了后门。尼日利亚和利比亚这两个OPEC成员国获得了减产豁免,协议允许他们恢复因国内冲突而损失的产量。鉴于这两国都将采取增产措施,可能将给市场增加100万桶/天的原油供应,但前提是需要解决错综复杂的政治问题。

另外,北美油气生产商已蓄势待发,准备从减产中获利。美国钻机数量在5月触底,如果油价继续维持高于50美元/桶,重返油田的钻机数量将会快速增加,特别是在二叠纪盆地。另外还有5000口已钻完但未完井(DUC)的井,这一数字是钻井数量较少的年份的2.5倍。相比典型的普通井6个月的完井时间,这些DUC井可以在数周内投产。

然而,由于油气行业已经裁员25万多人,导致许多人离开了油田选择了其他收入较高的行业,因此受用工荒的拖累,完井率可能受到限制。由于裁员太快、太多,各公司现在将不得不承担缺乏劳动力的恶果,这将大大阻碍他们利用油价上涨获利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EIA仍预计2017年美国油气产量将增加约40万桶/天。

提到需求面,IEA最近将2017年的需求增长预测上调至了130万桶/天,并修正了俄罗斯和中国需求的预测值。但预计中国的需求量将从2017年开始减少,全球需求增长率的变化似乎过于乐观。中国利用低油价增加战略储备后,目前储备量已经达到了容量极限。同时,中国也正在控制低油价下蓬勃发展的小型炼油厂,这也将阻碍原油需求的增长。

中国需求量的不景气,加上库存水平过高,以及减产豁免国将向市场增加供应,这些因素将共同延缓油价的复苏。除非出现大幅供应中断,否则油价将基本保持稳定。比如特朗普领导的美国政府撤出伊朗核计划协议,以及重新实施制裁,都可能会造成供应的大幅减少。

但这几乎不可能发生,因为其他协议签署国,如俄罗斯和欧盟不太可能与美国站到一边,特别是经过了一年的努力才达成了协议,而且之前就有批评家认为美国的做法不会奏效。事实上,道达尔和壳牌最近与伊朗签署了协议,这为伊朗油田的未来发展铺平了道路。因此,短期来看,油价上涨的上限已经形成。

气候对油气发展的影响

从长远来看,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日益关注给油气行业的发展蒙上了阴影。今年已是过去有记录的17年中最热的一年了。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永久性地超过了400ppm的心理极限,如果达到450ppm,温度升高将超过2℃,气候变化将不可逆转。

最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北极气温在以全球气温升高速度的两倍增长,11月份的冰覆盖率比1981-2010年的平均水平低18%,这将影响全球的天气模式。因此,全球各国开始认真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目前,各国已承诺的巴黎协定已于10月份生效,此协议旨在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许多国家,特别是OECD国家,正在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石油公司正越来越多地注意到这种不断变化的能源格局,如果公司继续按往常的方式经营,陷入财务困局的风险可能将越来越高。因此,在11月初,10家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共同宣布设立10亿美元的基金,在未来10年投资碳捕获和提高能效的技术。

许多人认为这一投资金额将是杯水车薪,但这一举措仍然可以看作是一个好的开始。埃克森美孚也投资了碳捕获技术,其将利用专业技术捕获发电厂的碳排放;壳牌在碳捕集领域也有投资计划,并于10月宣布其在加拿大的Quest项目在第一年的运营中就储存了100万吨二氧化碳,等同于25万辆汽车的碳排放量。

随着石油与其他能源的竞争日益激烈,欧洲主要石油公司,如壳牌甚至表示他们支持碳税,这将对煤炭等污染更严重的能源造成更大的压力。煤炭正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压力,不仅是环境,还包括经济压力。大规模利用太阳能的成本已经下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使其在很多地方成为了最便宜的发电能源。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成本正持续下降,并且全球电网近期增加了很多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经超过了煤炭发电量。而且,大量廉价的页岩气已成为煤炭业最大的竞争对手,所有支持化石燃料的政府举措只会给煤炭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阻碍。

能源投资变化

对石油和其他化石燃料来说,最大的长期挑战是资本市场的动向。在9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全球最大的私人投资公司(资产总额4.9万亿美元)黑石资本(BlackRock)表示,其将开始评估投资产品中的气候变化风险。

比尔盖茨与少数其他成功人士合作宣布设立能源创新风险投资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 Fund),资金总额为10亿美元,旨在商业化改变行业的清洁能源技术。虽然这种尝试以前就有过,但大都以失败告终,最令人难忘的失败案例是美国太阳能创业公司Solyndra。

但现在与之前最大的区别是,当前的投资者更在乎长期效应,而不是短期的回报。该基金并不保证项目的成功性,然而,重点是资本市场已开始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从长远来看将会对石油工业产生不利影响。不过,石油工业仍然有一个王牌可打,因为事实上,大约一半的石油消耗用于了除能源以外的其他用途。

人类使用的许多产品的原材料都来自石油,包括您阅读本文所使用的电脑和手机,其很多零件都是以石油作为原材料生产的。因此,在人类能够可靠地利用生物燃料作为石化产品及化学原料的替代品之前,就算用量在大幅减少,石油仍是必需品。

如果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很多事情将变得非常有趣。许多公司已经能够通过提高效率、削减人员,安全度过近几年的行业低迷期。随着行业加速复苏,强强联合也算是重塑公司的明智选择,如GE油气和贝克休斯的合并。

另外,雪佛龙和BP等跨国公司近期已经开始开展大型项目。Cenovus能源公司和加拿大自然资源公司等加拿大生产商近日自2014年以来首次批准了资本支出,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产量9万桶/天。

鉴于这种乐观情绪,壳牌CFO预测石油需求可能在未来5-15年达到峰值。根据壳牌的说法,这主要得益于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OECD国家。OECD地区的石油消费量比2005年减少了9%,这种持续的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新兴国家的需求增长。

电动车的冲击

接踵而来的是,石油即将失去其作为运输能源的垄断地位。汽车工业正在向电动车(EV)方向发展,几乎每家主要的汽车制造商都将开发或已经开发了自己的电动汽车模型,并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生产。

目前,电动汽车占全球汽车总量的1%左右,需求还相对比较低。然而,随着在未来5年内购买者的选择越来越多,下一代电动车有望单次充电运行200英里,这也将打消大众关于续航的疑虑,因此,电动车的时代即将来临。

在美国,首批销售的单次充电运行200英里的电动汽车,即通用汽车闪电系列电动车(General Motor’s Bolt)于本月开始已经发货。大众对其评价比较高,明年特斯拉Model 3也将上市。目前这些电动汽车发展迅速,而且其售价也将在未来几年下降,电池成本下降更多,随着更多的电动汽车投入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预计未来柴油动力汽车将受到冲击,使用数量将会大降。

然而,大量生产柴油的炼油厂似乎也不用太担心,卡车和船舶对柴油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但特斯拉等公司也正在尝试制造电动卡车,并考虑将LNG作为替代燃料。目前全球LNG产能过剩,也在探索LNG的其他应用。即使是石油衍生品为主的航空燃料,其主导地位也面临着生物燃料的挑战,不过要持续供应所需的生物燃料量还需要至少10年时间。

除了美国,电动汽车也得到了其他地区国家强有力的监管支持,特别是在欧洲。10月,德国联邦委员会(Federal Council)通过了一项决议,从2030年开始禁止内燃机,但目前还不清楚这项提案如何实施。同时,脱欧后的英国也将电动汽车作为重建其全球汽车制造基地的好机会。另外,特斯拉也准备在各地扩建电动汽车工厂,其他汽车公司也计划在欧洲各地公路上安装快速充电网。

而且,电动汽车正蓄势待发,准备在新兴国家市场大显身手,就如同当年移动电话代替固定电话。中国目前已是最大的电动车市场,正在应对大城市的许多空气污染问题。中国当前的情形非常适合发展电动汽车,而且这也受保护公众健康的激励。

人们在展望汽车制造业和石油工业前景时,存在两个分歧点,一是对新兴国家石油需求量的预计,二是类似共享乘坐服务和自动驾驶汽车等创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影响。一些汽车制造商预计到21世纪20年代中期,电动汽车销售比例将占到40%,而石油公司预计到2035年,电动汽车销售比例也不会到10%。无论哪一方预测失败,代价都将是惨重的。

石油业未来展望

概括来说,石油行业正面临着两种趋势的直接较量,即由于投资延迟导致的供应短缺和主要由电动汽车加速渗透带来的需求量下降。最终,供应短缺会占上风,从而出现石油行业的最后一个繁荣期,然后将进入缓慢而不可避免的衰退期。碳捕获技术的发展有望让人们继续使用化石燃料,同时还能进一步限制碳排放。

然而,这一技术最终不会成为主流,除了石油化工用途,石油将需要与其他能源形式直接竞争。石油巨头们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抵抗其他能源的冲击。埃克森美孚已经针对碳捕获投资了燃料电池技术,壳牌已经将重点转向了天然气,同时也投资了碳捕获领域,而道达尔公司已经进行了重组以成为一家综合性的能源公司。其他公司要么也在朝这些方向努力中,要么仍在忽略这一巨大的潜在威胁。

油服公司、技术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也需要在不断变化的能源环境中分清形势,准确判断。可以预测,能量存储领域便是一大比较成熟的投资方向。除了电池,其他诸如压缩空气和低温储气等储能技术,可以利用从石油行业积累的专业经验,平衡电力市场的供需关系。

随着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在电网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在夜间或者无风的时候,非常需要储能技术来提供能量。众所周知,地球上基于阳光最大的能源形式就是存储在地下的石油了。总之,作为20世纪推动人类发展最重要的行业,石油工业未来必然将迎来各种挑战。

英文原文请点击 (展开/收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

甲基橙
石油圈认证作者
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长期聚焦国内外油气行业最新最有价值的行业动态,具有数十万字行业观察编译经验,如需获取油气行业分析相关资料,请联系甲基橙(QQ:1085652456;微信1820225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