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中印关系

文 | 万喆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印度果阿金砖峰会刚刚落幕,中印领导人再次强调发展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不仅有利于中印各自发展,也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和国际体系中的合理利益。印度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两国又是金砖国家中的重要成员,在西方媒体唱衰“金砖褪色”的背景下,推动中印互利共赢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印在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经济治理方面取得了众多共识,但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求同存异”将是未来处理中印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基础。

刚刚结束的果阿举行的金砖峰会又一次成为国际焦点。但是,在觥筹交错背后,是否也隐含着暗自角力和暗流汹涌?对于以国家利益为上的国际秩序而言,这是必然的。

在世界经济普遍疲软、发达国家亟需深化改革、全球治理亟待新的共治方案出现的当前,发展中国家以何种身份、何种方式参与和融入到全球治理新秩序当中来,显得尤为重要。

01

“一带一路”沿线印度是“增长明星”

对于新兴经济体有标志性、代表性意义的金砖国家中,印度又极有标志性和代表性。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总需求持续下滑,金砖国家中的俄罗斯、南非、巴西等也面临自身转型的压力和困苦,但印度经济可圈可点。

印度GDP增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当仁不让的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发展热点。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5月的《2016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预测印度未来两年GDP增速将达到7.3%、7.5%;世界银行6月的《2016全球经济预测》中,预计印度2016年、2017年GDP增速将分别达到7.6%、7.7%。

虽然印度国内制造业较为落后,但内需却增长迅速、规模巨大。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测算,2007-2014年印度“三驾马车”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投资、出口和消费对GDP贡献率为35%、 -4.5%、69%。可见,印度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部消费拉动。

此外,印度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人口红利条件尚佳。当前印度人口总量为12.1亿人,重要的是,其人口结构年轻化特点明显,劳动力平均年龄只有27岁。世界银行数据,其2013年15-64岁人口比重为65%,劳动力供给充沛。这为印度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因此,要联合发展中国家共同参加全球治理新秩序,无论从对世界经济的成长或是增长率的贡献,又或者是潜在市场的可能性,印度都是颇为重要的。

“一带一路”沿线中国需要印度

“一带一路”是新形势下我国寻找对外开放新突破点的尝试,无论从历史或现实来看,印度都是其中绕不过去的一点。

从历史看,印度既是丝路的重要目的地,也是所有丝路汇聚的中心。北方丝绸之路在汉武帝元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后,开启了贸易交流繁盛的纪元,中国经由中亚通往西方的道路被打通了,印度和其它国家的贸易商蜂拥而至;南方丝绸之路在公元前2世纪就有印度商人运送中国货物,公元1世纪中国商人取道印度进行海上出口;海上丝绸之路上印度的文化传播影响至深至远,从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或民族的形成就可见一斑。

从现实看,“一带一路”战略设计不但符合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外溢效应要求,而且,也符合当今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形势的新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和对海外资源需求均迅速增加,印度洋海上安全成为其中关键。世界90%的货物贸易和65%的石油通过海洋运输,其中,印度洋作为物流中枢承担约50%的集装箱货物及70%的石油产品运输。印度洋航线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海运贸易航线之一,出口到欧盟、非洲及中东地区的集装箱货轮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2013年中国将近60%的石油进口需要通过西印度洋的海上咽喉。预计到2020年超过85%的石油进口量要走印度洋航线。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地区安全影响着中国经济的“海上生命线”,因此被称为中国的“马六甲困局”。

南亚有其特殊的地理结构,印度的整体经济实力在此地区占到80%以上,地区影响力和战略地位不言自明。

印度坚定不移打造着“新印度梦”

不同于地区其它国家对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态度,印度始终对中国的地区战略及整体崛起抱有一定疑虑。

相应于“一带一路”,印度也提出了具有历史文化涵义的几个“计划”。一个是“季风工程”。即以环印度洋区域深远的印度文化影响力以及地区间悠久的贸易往来史为依托,以印度为主力,推进环印度洋地区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海洋资源,促进经贸往来等;第二个是“萨迦尔玛拉”计划。通过“港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实现海洋经济扩张与海洋现代化建设,助力“印度制造”;第三个是“香料之路”。即通过海上通道沟通亚、非、欧三大洲之间贸易往来。

印度战略重心的转移并非起于如今。上世纪90年代,印度就提出“东向政策”,要与亚洲紧密连接起来。

印度一直注重与东盟的关系。2003年印度成为继中国后第二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的非东盟国家。2010 年1月,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入合作实质性阶段。

亚太地区目前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印度目前已成为美国亚太盟友的重要贸易伙伴,双边经贸合作的制度化程度也不断提升。2010年1月,印韩两国签署的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EPA)正式生效。2011年2月,印日两国代表在东京正式签署了经济合作协定。2011年5月,澳印启动全面经济合作协定(CECA)谈判,同时宣布在五年内将双边贸易额翻一番。

莫迪自2014年执政以来,以“莫迪旋风”雄心勃勃推进 “印度崛起”,并升级“东向政策”,打造“东向”2.0版。近两年来,印度和日本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2014年两国贸易额已突破200亿美元;2014年印度与韩国贸易总额约为180亿美元,印度是韩国的第八大贸易出口伙伴;2014年澳大利亚对印度出口额达到79.8亿美元,成为印度的第14大贸易进口伙伴。

印度永不放弃的“大国战略”

印度三面环海,在印度洋的地缘优势十分明显,印度洋被视为印度的“战略后院”。因此,“深耕印度洋,东进太平洋”,成为世界大国,是印度的国家长期战略。

近些年里,印度持续拓展与东南亚、东北亚和南太平洋国家的关系,使印度走出南亚地区,扩大其在亚太的影响力,发挥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印度与各国的安全合作、军事演习和军火贸易均逐渐展开、渐次升级。莫迪上台执政后,国防军事开支基本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印度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保持强大的海军,不惜重金购买俄罗斯航母,其用意就在于维持在印度洋的霸主地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是日本在美国联盟体系之外构建网状安全的重要对象。

21世纪以来,印日联合军演逐渐增多。2000年10月,印、日与韩、新等国海军举行了“2000年远征太平洋”的联合军事演习;2000年11月,印日海军举行了首次反海盗联合演习;2004年11月,印日“防范海盗及海上恐怖活动”联合演习中美日印三国系列联合军演尤为引人瞩目;2007年4月,美日印三国在日本海域首次联合军演;2007年9月和2009年,美日印三方联合军演并在其后机制化;2012年6月,印日双边演习;2013年12月,印日联合海军演习,被媒体视为“新的战略轴心形成的信号”;2014年1月,两国海岸警卫队在阿拉伯海进行了联合演习。

印日安全对话也日渐频繁。2008年10月,两国首脑签署了《关于日印之间安全保障合作的联合宣言》,其合作框架基本涵盖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这是继美国和澳大利亚之后日本与其他国家签署的第三份安全合作文件。莫迪与安倍互动频繁,安倍政府向印度提供巨额优惠打开,推动日本在印度投资呈迅猛增长势头,近几年来,日本在印度的高铁、核电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带一路” 沿线印度同样需要中国

然而,国际事务中,永远是敌友难分、利益均沾的。

印度的心态也很复杂。虽然取得了可喜的经济增长,但印度仍然被贫困问题所困扰。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在印度。印度有世界上最大的贫民区,其卫生医疗条件令人堪忧。

印度的基础建设相当薄弱,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2014-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印度基础设施在有统计数据的148个国家中仅仅名列第87位,排名甚至比2013-2014下降。受到资金短缺、征地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印度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供需矛盾突出,公路、铁路、水运、电力、通讯等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需求缺口很大。落后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

根据印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2014-2019年印度至少需要1万亿美元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然而,印度政府常年财政紧张,无力承担巨额基建费用,私人资本又对基建项目缺乏兴趣,因此投资不足积弊已久。目前,印度政府已经放宽相应政策,积极寻求外国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参与印度基建投资,但是短期内效果并不显著。

而基础建设不仅是中国的强项,也是中国在各项战略中推进的重要抓手。与中国充分合作,能够实现相互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因此,印度国内有相当的声音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等有利于印度,印度能够借此机会实现更好的经济发展。

求同存异,推进中印关系

在不久前,中印关系也出现了“小插曲”,印度驱逐新华社记者、克什米尔再现杂音、印度与“核供应国集团”关系问题呈现,外界甚至称“印度成为‘一带一路’中走不出的困境”。但是,中印领导人在金砖果阿峰会的会面和战略沟通平息了为外界的质疑,为新时期的中印关系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印发展关系应坚持“求同存异”,应从以下方面加大力度:

明确中印产能合作框架,制定两国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印度“三大战略”计划有效对接,形成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兼顾双边利益、发挥比较优势,以“两国双园”合作模式构建中印产能合作示范区。积极探索对印开放合作区的规划建设,通过产能合作推动中印产业集聚区建设,形成多功能产业园区。

稳妥有序推进交通设施、信息技术、农业产品、珠宝纺织等领域合作,积极带动钢铁、有色、能源电力、工程机械等领域的产能合作。注重全面布局,避免形成无序或恶性竞争。

深化中印海洋科技领域合作,探索推进中印海洋产业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创新合作内容,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在海洋科研和海洋经济领域开展丰富的、长期的务实合作。

探索多样化融资渠道、拓展中印产能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打造中印产能合作新领域和新模式。充分发挥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丝路基金、国际产能合作基金、亚投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创新融资渠道,为中印产能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中印产能合作顺利开展。

成立中印产能合作指导委员会,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助推中印产能合作稳步开展。

推进“民心互通”。加强中印政党、文化、媒体发挥智库、协会、科研院所等优势,建立中印产能合作协调机构和咨询服务平台。

后记

早在独立前,尼赫鲁就曾说:“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可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事实上,印度也在重新定位自己的国际角色,不断加快谋求世界大国地位的外交努力,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产生了竞争心态。

但竞争未始不能产生共鸣,崛起未始不能发生互动,同为拥有悠长历史的大国,同为当今世界的重要新兴经济体,何不建立更为良性互助的关系。

在这纷扰的世界中,青梅煮酒论英雄尚早,何不一壶浊酒喜相逢,龙象古今事,都付笑谈中呢。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一带一路内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文章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分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本网文章有未注明作者和出处的信息或图片,请版权持有者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补上,感谢您的辛勤创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