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是驱动海洋能源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但是油价持续低迷,预示着海工装备市场的“寒流”短期之内不会结束。
海工装备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在低油价的现实和预期下,全球海洋油气勘探投资支出放缓,很多油公司减少前期投资支出近1/3;截止15年上半年,油价下跌引发能源公司削减投资近1000亿美元,很多新项目推迟或放缓。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未来4~5年将减少投资37%,其中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减少近500亿美元。
全球海工装备市场大幅萎缩
- 15年1月~10月,全球各类海工装备共成交140艘/座,其中钻井平台3座,生产平台13座,海工作业及辅助船124艘;
- 15年1月~10月,海工订单成交90亿美元,同比下降75%。其中新加坡28.7亿美元,中国24.2亿美元。
钻井装备受低油价影响明显
- 低迷的市场加速了老旧平台的闲置、拆解等;石油圈原创www.oilsns.com
- 49座(31%)老旧浮式平台闲置或待用,67座(42%)老旧浮式平台未来2年内合同到期;
- 43座(28%)高规格的浮式平台未来2年内合同到期。
JACKUP钻井平台利用率
截止15年12月初,全球JACKUP(自升式钻井平台)共483座,但利用率已下降到82%。
深水半潜钻井平台、钻井船利用率
截止15年12月初,全球浮式钻井平台(含钻井船113艘)共310座,但利用率已下降到86%。
尽管去年以来油价下跌明显,但全球原油需求仍保持增长趋势,海洋油气产量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深水油气资源是当前油气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15年以来,深水油气产量急剧升高,从2千桶每天增长到了6千桶每天。
国外海工装备发展现状及趋势
主流钻井装备
自升式钻井平台高规格化;海上油气开发将向更深水迈进,墨西哥湾、巴西、西非、南海、北海及澳大利亚等将是深水油气开发的主战场,未来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半潜钻井平台和钻井船两大主流装备需求前景看好。石油圈原创www.oilsns.com
自升式钻井平台
自升式钻井平台逐步向高规格化发展:大钩载荷2000,000+lb;坚固可靠的桩腿和升降系统;高压钻井系统。下表为主要钻井平台业主排名(拥有10座平台以上的公司,截止15年12月)。
自升式钻井平台主流品牌:石油圈原创www.oilsns.com
- F&GJU2000系列;
- GUSTOCJ系列;
- KEEPLBClass;
- LeTourneauSuper系列。
主流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世界上设计超深水钻井平台(船)较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多个船型的品牌化、系列化。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品牌:
- F&GExD系列;
- GVA7500系列;
- ENSCO8500系列;
- DSS系列;
- 海洋石油981。
主流第六代深水钻井船船型
世界上设计超深水钻井船较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已经形成了多个船型的品牌化、系列化。
半潜钻井平台及钻井船的发展趋势
第七代超深水及新概念:GVA-8000、DS3810钻井船、圆桶型钻井平台。第七代的发展趋势为:
- 水深向更深水发展—DS3810—工作水深12500英尺;
- 平台向深吃水发展—进一步改善运动性能;
- 双BOP采用20000psi—更安全,适应超深水。
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船)主要技术形态:OVERDRILL钻井船和新型钻井系统等。
主流生产开发装备
海上油气开发将向更深水迈进,墨西哥湾、巴西、西非、南海、北海及澳大利亚等将是深水油气开发的主战场,未来深水油气勘探开发FPSO、半潜、TLP、SPAR、FLNG等主流装备需求前景看好。新型浮式生产装置近年来发展很快,主要包括:
- RingPontoonType(EXMAR);
- LargestSemi-productionUnit(GVA);
- 圆筒型(SevanMARINE)。
海上气田开发装置FLNG: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而且发展很快,如ShellPrelude项目(LNG年产能360万吨)、马来西亚PetronasPFLNG项目(LNG年产能120万吨)。
我国海工装备发展的形势与机遇
近年来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成效显著
近年来,尤其是近五年国家加大了对海工装备产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海工装备实现了跨越发展,特别是2013年实现了新突破,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和海工辅助船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批量建造 自主研发取得突破
自升式钻井平台国内率先突破,2013年、2014年市场接单超过50%。“海洋石油981”成功建造,国内半潜钻井平台实现批量订单承接。
FPSO研发设计及建造能力显著提升
超大型FPSO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显著,首座30万吨FPSO研制取得成功,多家企业正在积极承接国际市场FPSO项目。LNG FPSO、LNG FSRU总体设计技术正在积极推进,有力支撑中海油南海气田开发装备前期论证。
海工辅助船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
大马力三用工作船、3000米水深工程勘察船、高性能物探船、深水多功能水下工程船等一批科研项目取得突破。2013年承接海工辅助船104艘,39%市场份额;2014年接单149艘(45%市场份额)。
我国在海工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的总体差距
我国海工装备还处于发展壮大时期,技术基础仍较薄弱,与欧美、韩国、新加坡等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总体水平处于第二、第三梯队之间,尤其自主设计品牌、深水技术、EPC总承包能力、海工配套、水下设施等方面。
- 研发设计和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仍然依赖国外。
- 配套能力严重不足,核心设备和系统主要依靠进口。
- 专业化制造能力不强,大都还处于产业链低端。
我国海工发展面临的形势
“需求放缓”、“产能过剩”两大问题突出
- 2014年下半年以来,油价低迷和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海工市场大幅萎缩、形势严峻;
- 涉足海工企业超过30家,主要集中于中端及低端产品,结构性产能过剩。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和产品发展迅速
- 主流装备作业能力不断增强;
- 浮式LNG技术广受关注;
- 水下生产技术高速发展;
- 冰区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总体竞争格局仍将维持
我国海工发展的机遇
建设海洋强国,实现国家战略需求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全球超深水油气田,多个水深超过3000米
- 全球超深水油气田分布广泛,绝大部分仍处于起步的勘探阶段,未来发布前景广阔。
- 国内三大油公司已布局深水金三角:如安哥拉(中石化),尼日利亚(中海油),巴西(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墨西哥湾(中海油)。
南海深水油气田开发前景远大
- 南海作为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油气资源量约占我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其中70%蕴藏深海。
- 3000米水深以上海域约占南海海域一半面积,分布在南海中部区域。
- 深海大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公布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拟在南海深水区建出一个“深海大庆”,需要强大的深水装备能力。
- 中国南海面积是墨西哥湾的1.35倍,而深水钻井平台只有墨西哥湾的1.8%。
我国海工装备发展的几点思考
海工领域未来技术发展态势
全球海洋油气开发的总体趋势是向深海和极地进军,为应对油价低迷的“寒流”和适应低炭经济时代的到来,除了更加强调安全理念外,经济、高效、绿色、智能也是未来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主题。未来世界上先进的深水海洋工程装备的技术发展趋势:
- 钻井深度超过12000米;
- 工作水深超过3600米;
- 环境越来越恶劣;
- 装备趋于大型化;
- 甲板可变载荷更大;
- 强调风险和安全的设计理念;
- 平台管理和设备控制趋于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不断创新推出各种新概念船型钻井装备、深吃水浮式生产平台的开发方案,FLNG装置将成为未来海洋天然气开发的主力装备。
海洋工程辅助船的发展态势正朝着多品种化、多功能化、高智能化、全自动化等高新技术船型的方向发展,多功能复合型船、电力推进型船、动力定位型船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研发的主力船型;适合于深海作业要求的大型海洋工程辅助船受到了国际上海洋石油界的关注,设计理念更加强调安全性、舒适性和环保性。
深海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挑战
- 台风、飓风等带来平台损坏,设计、建造新挑战、难题;
- 极地海洋工程装备面临的技术挑战。
我国海工装备发展的几点建议
主动作为、加强沟通,适应近期市场—了解近期船东在做什么
- 技术创新,提高效率:通过技术改进和创新减少井口安装时间,缩短非服务时间;加强与客户合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优化成本结构(装备投资、运营及维护等);优化组织架构及业务运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程序文件;加强标准化等;
- 差异性竞争,实现利益最大化:定位经济型钻井平台,瞄准东南亚、中东市场,低成本营运,如Shelf Drilling;定位高规格平台,瞄准高端开发市场,如Seadrill、Transocean、Rowan、Ocean Rig等。
抓住机遇、加强研发,瞄准未来市场—加强技术攻关,完善海工装备研发技术体系
- 围绕实现造船强国目标,加快缩小与欧美、韩国及新加坡等国在海工装备方面的技术差距;
- 基于我国在钻井平台(船)、浮式生产平台、海工辅助船等三个领域的工程经验和技术基础,重点梳理分析制约我们海工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
- 瞄准若干个重点发展方向逐步实现突破。
抓住机遇、加强研发,瞄准未来市场—创品牌、占高端,实现海工做强
- 围绕船舶工业海工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和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支柱地位;
- 基于创建质量品牌和提升高端海工装备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要求,选择一些重点产品从技术性能指标、建造成本及建造效率、品牌、专利、知识产权等方面梳理技术差距;
- 根据国内现有技术基础、并结合未来市场需求情况,选择若干个海工装备重点产品,系统性攻克存在的技术差距,打造品牌工程,为实现海工做强奠定基础;
- 围绕船舶工业海工装备制造转型升级和构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支柱地位;
- 基于创建质量品牌和提升高端海工装备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要求,选择一些重点产品从技术性能指标、建造成本及建造效率、品牌、专利、知识产权等方面梳理技术差距;
- 根据国内现有技术基础、并结合未来市场需求情况,选择若干个海工装备重点产品,系统性攻克存在的技术差距,打造品牌工程,为实现海工做强奠定基础。
抓住机遇、加强研发,瞄准未来市场—推进关键设备国产化,提高集成能力和装船率
- 针对已经形成自主设计能力的海工装备产品,进一步增强对关键系统和设备、系统集成能力的研究;
- 针对有工程基础的海工装备产品,重点推进关键系统和设备国产化,如钻井系统、动力定位系统、升降系统、电站及水下生产系统的产业化。
寻求合作、共享资源,做大国际市场—借力提升、缩小差距
- 提高软实力,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我们硬件设施好,软实力弱,必须建立并完善海工制造及管理体系,不能把海工作为应对船舶主业的“权宜之计”;
- 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创新对外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构建海工业务合作和配套体系,先从分包做起,加强业绩和经验的积累,逐步提升总包能力。
2016深海能源大会
深海能源大会是国内唯一由政府全力支持、中海油全面配合、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积极参与的行业盛会,是海洋资源及油气领域的“博鳌论坛”,单就中海油总公司和各级分公司参会者就超过100人。
2016深海能源大会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主办,于11月24-25日在海口举行,以期利用海南省独特的南海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抓住建设南海资源开发后勤保障基地的有利机遇,共同推进深海能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相关领域的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促进我国海洋资源领域发展并推动对外合作进行。
届时,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海南省原书记卫留成、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林忠钦、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吕波以及多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重量级嘉宾将参加大会。大会规格较高,席位有限,审核较严,欢迎大家早日报名,报名方式及其他更多大会信息请访问石油圈网站:http://www.oilsns.com/article/96921
来自/深海能源大会 编辑/张永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
- 白矾
-
石油圈认证作者
- 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井工程硕士,长期聚焦国内外石油行业前沿技术装备信息,具有数十万字技术文献翻译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