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油价自2014年7月下跌以来,迄今已历经两年。期间不少机构就石油市场未来走势以及石油行业的发展变革作出预测。其中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全球石油供需将于2016-2017年出现再平衡格局,比如康菲公司就是这样认为的,在其年报当中有披露。石油圈原创www.oilsns.com
供需再平衡意味着市场的相对稳定。从供给侧看则意味着石油行业在经受低油价冲击调整之后,旧的运行均衡体系被打破,新的均衡体系再度建立。不过依照目前的局势似乎还很难说市场再平衡正在靠近我们。恰恰相反,我们一时还没有再平衡的影子。究其原因,主要是进入2016年之后石油行业的发展状况似乎变得更糟。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上游油气业务亏损同比加大,下游利润增长势头由于经济形势低迷戛然而止。种种迹象表明,石油行业在与油价抗争的过程中依然表现为业绩下行“一边倒”,看不到双方的均衡对峙和相持。因此可以推断,石油行业还需在低油价下坚持,还得再跑低油价下的“马拉松”。
由于下游业务在低油价下有成本优势,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而上游业务业绩在低油价下持续下滑,因此石油公司能否跑下这场“马拉松”的关键在上游。分析石油公司上游的季度业绩或许可以清晰的发现在奔跑的征途中谁最先出局,谁能笑到最后。
不妨仍然以跨国石油公司为例,2014-2015年这一时期他们的上游季度利润变化比较有特点,大面积出现亏损是在2015年的第四季度和2016年的第一季度,这一时期的布伦特季度平均油价大致在30-40美元/桶。
其中BP是最早出现上游负利润的,盈转亏出现的时间是在2014年第四季度,之后上游一直保持微弱亏损状态至2015年上半年,三季度时BP上游还出现小幅盈利。由于BP的上游业绩近些年一直受到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影响,业绩出现起伏也在意料之中。
这一时期季度利润亏损最大的公司是壳牌,2015年三季度公司上游亏损额达到近百亿美元,这一现象应该与壳牌巨资收购BG有关。壳牌的季度报表显示,由于收购BG公司需要支付整合资产的成本,公司负债水平因此大增,盈利空间被大幅挤兑。受收购整合事件影响,该季度之后壳牌的上游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雪佛龙首次出现上游亏损是在2015年的二季度,之后便一直没有反弹。素以业绩优良著称的埃克森美孚在长时间的低油价冲击下也有些招架不住,公司上游于2016年的一季度开始由盈转亏。五家跨国石油公司中只有道达尔上游一直在盈利,但是盈利表现出持续下降特点。
如果要按照比赛掉队的先后顺序判断石油公司上游的抗油价波动能力,那么基本可以认为2014-2016年一季度期间表现最好的是道达尔,毕竟这个公司没有出现上游的亏损,尽管它在盈利时期净利润的绝对规模不是最高的。当然也不能简单认为BP和壳牌抗油价波动能力弱,毕竟他们受到了漏油事件和超级并购这样的特殊事件的影响。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在低油价下表现出一定的实力,比如中石油的上游利润在2014年年初至2015年三季度期间,上游利润规模就领先于跨国石油公司,不过在2015年第四季度之后中石油的上游季度利润亏损额度也大于跨国石油公司,这一现象说明我们的国家公司在抗油价波动稳定性方面与国际公司还有差距,对此应客观认识。
由于这场艰难的马拉松还在继续,石油公司在接下来的征途中还需咬紧牙关坚持,这是不得不面临的选择。从目前石油公司表现出的经营动态看,油公司发展上游主要采取了以下途径:
一是利用下游盈利状况改善为上游发展模式调整争取时间,高油价时期依靠上游贴补下游,低油价时期则依靠下游贴补上游;二是重视发挥科技创新在上游发展模式调整中的作用,表现为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重视已有技术的集成创新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三是重视行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借力外部力量增强抗寒能力,努力发掘有利于提升经营效率的各种生产要素;四是努力保持油气产量的稳定,并在过程中有意识的调整产量结构,加快发展天然气业务以适应低碳经济要求。
低油价对石油公司上游发展带来了风险,但也带来了机会,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激发了石油公司的斗志,让创新、增效成为公司发展主旋律。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罗佐县论能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
- 能源县志
-
石油圈认证作者
- 捕捉能源行业热点事件,试解其中玄机。用朴素的语言叙说行业发展规律,为专业人士提供最新最前沿的油气行业资讯,为非专业人士讲述能源故事。微信公众号:pku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