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隔空喊话,中东油库“不安稳”,如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目前,中国打通了“中俄管道”、“中缅管道”、“中哈管道”,同时推出了“七年行动计划”掀起了能源开发的热潮,未来,中国南海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挑战在哪里呢?
作者 | 子衿
“中国91%的石油进口途径霍尔木兹海峡,日本62%,许多其他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那为何我们在此处为其他国家保驾护航多年,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补偿呢?”
6月24日,特朗普在推特上发表了上述言论,并表示各国应该保护自己的航行安全。这一“牢骚”随即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无论是某些外媒解读为这是特朗普对中国政府的邀请,还是网友们认为这是收取“保护费”的前奏,我们无法得知特朗普做出上述表述时的真实心理活动。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对于全球海上航行安全来说,还是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霍尔木兹海峡都举足轻重。
然而,越是显得“弥足珍贵”,就暗示其背后的危机越发严重。透过霍尔木兹海峡航行安全问题,中国的石油安全该“颤抖”吗?
01. 对外依存度高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我国自身的造血情况不容乐观。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累计石油探明地质储量为398.77亿吨。根据美国中情局(CIA)的World Factbook数据,中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仅排在世界第13位。然而,探明储量转化为实际的生产量还隔着技术这道关卡,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技术的突破同样如此。
从石油产量来看,根据美国能源署(EIA)最新更新的2018年十大产油国榜单显示,中国的石油日产量为482万桶,是第5大产油国。但中国国内石油产量来源主要还是依赖于长庆油田、大庆油田、渤海油田、胜利油田等这些老油田。例如,按照各油田公布的2018年油气当量排名,排名第1的长庆油田已开发近40年;排名第2的大庆油田已开发近60年。老油田终归无法逃脱“油尽灯枯”的一天。
事实上,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历年产量数据,2018年中国国内原油产量连续第3年下滑,降至1.89亿吨,与上年相比下降1.3%。当然,除了资源禀赋条件外,油价下行和上游投资不足也是重要因素。
一面是资源自给力不从心,一面是需求持续攀升。根据今年3月份发布的《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8—2019)》,2018年,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达6.48亿吨,较上年增长6.95%。这一年,中国原油净进口量达4.6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10.9%,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9.8%。
02. 中东战略要地
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对于高度依赖中东石油资源的主要石油进口国来说,霍尔木兹海峡则是输送血液的大动脉,中国也不例外。
霍尔木兹海峡作为全球最为重要的水上航道之一,将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与全球需求市场连接起来,承担着全球海上石油交易总量的三分之一。根据美国能源署(EIA)的数据,2018年霍尔木兹海峡的日均原油运输量为2100万桶,相当于全球石油消费量的21%。
特朗普说“中国91%的石油进口途径霍尔木兹海峡”,该数据有点言过其实,但回看中国原油进口来源,足以看出霍尔木兹海峡在中国原油供应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世界进出口货物网站统计的最新数据,2018年中国从45个国家进口原油,其中前15大进口来源国占中国原油总进口量的90.6%。这15大来源国中,有7个是中东国家,占中国原油总进口量的45.1%。而霍尔木兹海峡正是输送中东石油资源的大动脉。
03. 国家能源安全风险高
对中国来说,主要的进口来源地中东地区阴晴不定,自身的造血功能力不从心,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供应安全岌岌可危。
而关于能源安全,网络上流传这样一组数据:在国际石油供给突然中断的情况下,美国的石油储备高达6.65亿桶,足够150天的消费;经济规模只有中国一半的日本,其石油储备2.97亿桶,足够使用68天左右;我国的石油储备,只够33天左右,这距离国际常用的90天的储备“安全线”相距甚远。
根据更为权威的调查结果,我国的能源安全的确不容乐观。根据2018年6月美国商会全球能源研究所发布的最新“国际能源安全风险指数报告”(第四版),挪威位居榜首,成为能源最安全的国家。美国得益于页岩革命,位居第二位,成为能源安全亚军。我国的能源安全在榜单中排名第15。
第四版的能源安全风险指数报告的数据是截至2016年底。时至今日,也许我国的能源安全风险或许有增无减。由此,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为何国家不断地强调要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增储上产。
04. 国家能源安全如何保障?
保卫石油运输线,就是保卫石油供应安全,保卫国家经济发展。然而,正如前不久雪佛龙收购安纳达科被西方石油公司截胡时所说的,收购并不意味着不惜一切代价;同样,确保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并不意味着在霍尔木兹海峡孤注一掷。
在美伊冲突之下,中国的航运固然面临风险,但没有足够的理由趟波斯湾这趟浑水,来充当海湾海上“安全保安”的角色。毕竟,担当这样的角色就意味着,中国要承担着中东政治冲突的额外风险,这又该如何评估?
更何况,除了霍尔木兹海峡外,中国原油进口的另一条海上生命线—马六甲海峡,也同样夹杂着美国的军事干预。我们无法竭尽全力守护在每一个石油运输咽喉。“愚公移山”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但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倾全家之力用几代人的“坚持不懈”也许并不是最具经济效益。
因而,在石油保卫战中,中国选择绕开马六甲海峡、解困霍尔木兹海峡、绕开美国军事干扰,开辟新的石油运输线。
1.绕开马六甲海峡
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大多数的原油供应国,就在我们的一带一路版图内。6年来,“一带一路”“带”来的越来越多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也带来更有效的通往国内外石油贸易路线。
2013年,从缅甸皎漂港出发入境中国云南的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投产;2017年,从皎漂港东南方的小岛马德岛入境云南的中缅原油管道全线投产,化解了中国石油进口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的困局。
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样板工程和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中国新疆喀什,终点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Gwadar)。“中巴经济走廊”,全长3000公里,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等在内的贸易走廊。目前中方拥有瓜达尔港口及自由区运营权,年限为40年。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逐步推进,未来,中国的马六甲海峡之困将进一步化解。中国的石油安全,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在“一带一路”蓝图下,通过陆路管道,中国将关系友好的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与中国连接起来,绕过马六甲海峡,绕过美国的有效军事力量所能触及之地。
2.解困霍尔木兹海峡
解困霍尔木兹海峡,严格意义来说,则是通过陆路管道,加强进口渠道多元化,降低对中东地区的石油依赖度。
回看中国的15大原油进口国,俄罗斯已经超过沙特,连续3年成为我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国。而此前十余年,中国最大的原油进口来源国一直是沙特。这其中的变化来自于延绵近千公里的中俄原油管道。
2011年,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开启了中俄之间通过管道输送原油的历史;2018年1月,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正式投产,俄罗斯每年可通过管道向中方输油3000万吨。中俄原油管道是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也是中国陆上原油进口量最大的通道,对实现我们进口来源多元化和能源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除了中俄原油管道外,还有中哈原油管道等其他陆路管道,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地区国家的资源输往中国。中国也正在加强与非洲的能源合作。非洲占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进口总量的25%以上,是仅次于中东的中国第二大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地。中国国有石油公司正越来越多地投资非洲,以确保石油供应,帮助满足不断飙升的国内能源需求。
3.加大国内勘探开发投资力度
如果说绕开马六角海峡,解困霍尔木兹海峡,能够解决我们的输血问题,但只治标不治本。那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还在努力地建立自己健康完整的造血系统,而广袤的南海蕴藏着丰沛的油气资源,将是保障未来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要地。
根据中国1994年完成的全国第二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南海石油地质储量约在230 -300亿吨之间。根据国土资源部《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显示,我国南海油气资源量高达350亿吨。然而,尽管资源丰富,但70%位于深水区,而我国在南海的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中浅层。因此,解锁南海深水和超深水的油气资源,还有待我国海洋石油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和西方石油公司对南海油气资源虎视眈眈之际,南海油气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就显得更加迫切。
目前,南海深水勘探开发相关技术和装备仍属于世界级难题。例如钻井阶段,面临海床低温、地层破裂压力低、井控风险大等众多技术难点。2004年后中国海油与外方合作勘探南海深水区块,逐渐揭开我国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序幕。
2014年陵水17-2项目“首秀”大获成功:不仅钻获了良好油气显示,测试获高产气流,一举发现了我国首个自营千亿方大气田。这标志着中海油的深水作业团队逐渐掌握了深水钻井及测试全套高效作业技术。
但深水油气田的商业开发又面临一个更大的挑战——水下生产系统的相关技术。首先,水下生产系统的装备都掌握在Aker Solutions,FMC、GE,Cameron几家等西方石油公司手中,技术上被“卡脖子”。其次,水下生产系统针对每个油气田的不同条件,完全是个性化设计的、技术挑战很高,需要匹配经验丰富的跨学科专业团队提供设计支持,国内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最后,水下生产系统的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特别大,需要国家统筹投入资金、整合力量去推动该工作,目前国家工信部与中国海油联合立项“深水水下生产系统研发”项目,除了装备国产化研究以外还伴随很多专项研究课题,例如:井筒完整性管理、环控压力管理、流动保障管理、隔水管分析等等。
目前“石油圈”与相应的课题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果你是相关专业的专家,请与我们微信,我们帮你建立联系、搭建合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