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能源与环境:和谐共生才是民生更大的期待

     3月中旬以来,不少老百姓开始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晒自己的蓝天照,蓝天一时间成了霸屏主角。   和百姓的感受相呼应,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2019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要再下降3%。   能源与环境,关乎国计民生。而相关的议题,也毫不意外地再度成为此次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话题。   能源与环境,之所以成为焦点,是因为两者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非常关键,并且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此同时,在现阶段,能源与环境又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对关键性矛盾,甚至看起来有些“不可调和”。就如何解决这对矛盾,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有代表委员表示,处理好能源与环境的关系,首先需在理念上深化认识,澄清误区。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去推动能源发展,也要从能源阶段性发展的角度去开展环境保护,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王宜林表示,要认识到,环境是为了造福人类,保护环境不是不开发能源,能源是在服务人类的过程中实现价值的,不开发能源就无法造福人类。他强调:“中国石油的发展理念就是,创造能源与环境的和谐。”   全国人大代表、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贾润安认为:“环境就是民生。不解决污染问题,就不是全面小康。”   能源是民生,环境也是民生。二者的和谐共生,才是民生更大的期待。之所以产生矛盾,是因为我们在意识理念、措施层面上还没能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除了深化认识,提升理念,具体还应该怎么推进落实呢?代表委员就此议论颇多,简要概括就是一句话:“清洁能源化”和“能源清洁化”。   “清洁能源化”的进程正在加快。2018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2.1%,同比提升1.3%。   尽管如此,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现在能源领域最突出的问题仍是煤炭比重太大。他提出,要稳步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把城市区域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考虑和部署,针对大中城市和重点地区加快实施“气代煤”“电代煤”是关键。   作为最现实的清洁能源,天然气在我国的人均资源量仅为全球人均水平的1/3,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王宜林表示,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天然气产量达到10%左右的年增长率,近年内有望实现。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民建中央常委、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谈到大气污染治理时表示,还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量大面广的工业窑炉要么用清洁能源替代,要么深度治理,要么就淘汰掉。   在提速“清洁能源化”的同时,还需要加快推进“能源清洁化”。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表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解决好清洁地开发、清洁地利用、清洁地转换,以及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总经理黄河提出,应高度重视非法成品油销售的安全、环保等问题,加快形成成品油市场从“入口”到“销售端”的全链条监控,筑起青山绿水的“环保屏障”。   独行快,众行远。促进能源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统一目标,共同发力。针对目前尚未形成全社会共识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建议,尽快设立土壤修复国家专项基金。政府不仅可以利用好环保罚款、土地转让费用等,也要鼓励企业捐赠,并给予相关优惠。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我国政府应制定更积极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并进一步减免可再生能源税费,促进相关产业加快能源转型升级的步伐。   我们相信,当青山绿水蓝天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常态,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不刻意去“晒”,届时能源与环境才算真正实现了和谐与共生,满足了民生的期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