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多个地区工业企业推行“煤改气”进度加快,天然气消费量急剧增长,其供应能否满足市场需求?2017年冬季局部地区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现象就暴露了国内天然气产、供、销、储备等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以及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3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仍提出,2018年天然气消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目标提高到7.5%。这无疑将更大程度地增加天然气需求量,中国目前的天然气供应增长速度及相关的保障制度能否跟得上市场需求? 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至7.5% 《意见》提出,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目标是:总量控制在45.5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3%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7.5%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9%左右。 而能源供应目标是:生产总量36.6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产量37亿吨左右,原油产量1.9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1600亿立方米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4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2万亿千瓦时左右。 而2016年开始,我国能源消费目标为:2016年能源消费总量43.4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3%以下;2017年能源消费总量43.4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0%左右;2018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5.5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9%左右。 同时,2017年天然气消费比重目标在2016年实际占比6.2%的基础上提高到6.8%左右,而2018年该目标提高到7.5%。 这表明,在减少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的同时,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将不断上升。 将建2亿m³天然气调峰机制 天然气消费比重要不断提升,但天然气供应是一大难题。 在《意见》发布的前一日,3月6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一场记者会中提到,将加强和周边国家,包括中亚地区、俄罗斯地区和太平洋沿海各国等有天然气生产供应的这些国家签订更加紧密的、长期的天然气供应协议,并建立2亿方左右的调峰机制,稳定我国天然气供应和储备。 《意见》同时还明确提出推进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打通“南气北上”等反输和调运瓶颈,消除增量气源的入网瓶颈,加强气源间互供互保。 尽管目前天然气供应是否能满足工业生产需求尚未可知,但推进清洁能源代替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则是大势所趋。陶瓷生产作为高耗能产业,除广东、福建、四川、河北的等多个产业聚集区已完成煤改气外,广西、辽宁等不少地区陶瓷产业推行“煤改气”已被提上日程。 煤炭去产能进度加速 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推进,也意味着煤炭消费比重将继续下滑,煤炭产能过剩愈加突出,为此,在增加天然气供应的同时,煤炭去产能步伐也持续加快。 3月5日,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提出:2018年将再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2016年联合印发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煤炭供需基本平衡,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必须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年左右,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年左右。 煤炭行业由此开启了去产能大幕。其中,2016年去产能目标为2.5亿吨,最后实际完成2.9亿吨,而2017年去产能目标1.5亿吨以上,实际完成1.7亿吨。累计退出4.6亿吨,如按照2018年退出1.5亿吨的目标,则“十三五”煤炭去产能目标则有望提前完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