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石油市场结构性变化所引发的蝴蝶效应

石油市场结构性变化所引发的蝴蝶效应

油价为何一路狂跌?这只是昙花一现,还是反映了全球石油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如果是结构性变化,那将对世界经济、地缘政治以及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的消费价格指数为平减指数,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实际油价下跌了一半以上。尽管今年10月的实际油价还远高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以及从1986年至21世纪头几年之间的价格水平,但已经比1970年以来的均价低了17%。

英国央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现任英国石油首席经济学家Spencer Dale在一场演讲中阐释了影响油价走势的因素。他说,人们倾向于认为原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若真如此其价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上涨;原油的需求和供给曲线都是大起大落(技术上称之为“无弹性”);原油主要流向西方国家;OPEC愿意稳定市场。其实,这些关于原油的传统观点大部分都是不对的。

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成功颠覆了这些假设。从2010年几乎为零的产量开始,如今美国的页岩油产量已升至每天约450万桶。Dale认为,只要油价处在50至60美元之间,大多数页岩油都是有利可图的。

此外,2007年至2014年间,页岩油产量(以每套钻井设备的初始产能来衡量)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最重要的是,页岩油产量的迅速增长是去年油价暴跌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原油产量的增量是其需求增量的两倍。供大于求的局面一下被扩大,没错,影响油价的关键因素就是供给。

这将带来什么影响?

影响之一是,石油的短期供给弹性比过去提高。页岩油生产中,可变成本占相对较高的比例,因为投资快,产生收益也快。因此,比起固定成本高昂、可变成本相对较低的传统石油,页岩油供给对价格的反应更加灵敏。

这种相对较高的供给弹性原则上来说是一件好事情,意味着市场应该能够比过去更有效地稳定价格。但页岩油生产也比传统原油更依赖于贷款。这使得原油供给增加了一条直接的金融渠道。

影响之二是贸易方向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中国、印度很可能会成为极为重要的石油净进口国,而美国的净进口量将减少。未来20年内,全球新增石油需求可能有60%将来自这两个亚洲大国。到2035年,中国所耗石油的四分之三可能要通过进口,而印度近90%的石油要靠进口。当然,这是建立在交通系统在这一时期继续依赖石油的假设上。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推断出,美国从稳定中东时局方面获得的利益将萎缩,而中国和印度在这方面的利益将上升。这或将对地缘政治造成深远影响。

进一步的影响关系到OPEC稳定油价的挑战。在《2015年世界能源展望》中,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因为日益增加的石油需求将很快消耗掉过剩的石油,2020年的油价将为每桶80美元。报告中也预测油价可能更低,认为油价在十年内将保持在每桶50美元左右。

后面的预测建立在两项假设的基础上,即美国原油供给量的弹性和OPEC产油国(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决定维护生产份额(以及原油市场本身)。但随着公共开支长期超过石油收入,低油价策略会给产油国带来巨大的损失。这种僵局能持续多久呢?

最后的影响因素来源于气候政策方面。页岩油的出现暴露了一个早已相当清楚的事实,即全球原油供给能力不仅巨大,而且还在膨胀。换句话说,原油生产可能永远没有峰值。正如Dale所指出的,“过去35年,虽然全世界消耗了约1万亿桶原油,但与此同时,已探明的原油储量增加了超过1万亿桶。”

问题的关键不是世界正在耗尽原油,而是新发现原油储量远远超过消耗量,如今人们还指望将全球平均气温增幅限制在不高于工业化前水平2°C范围内。燃烧现有的油气储量将超过全球碳预算三倍。因此,化石燃料的经济性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性完全对立,二者必弃其一。深刻的技术变革可能会降低化石燃料的经济价值。如果不这样的话,政治家们将不得不做出牺牲。

这又突显了各国领导人在巴黎气候变化会议上面临的巨大挑战。但从他们对油价下跌的回应中可以看出,决策者做出的决定是多么失败。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4年,全球对供应和使用化石燃料的补贴仍高达4930亿美元。没错,如果没有自2009年开始的改革,补贴将达到6100亿美元。所以说,我们还是取得了些许进步。

但如今的低油价证明了取消补贴的合理性。在发达国家,本来可以也应该利用低油价的机会来冲抵消费税,从而提高对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激励、增加财政收入并降低其他方面的税收,尤其是就业方面。但这一重要机遇被无情地错过了。

人们不禁要问,巴黎气候变化会议是否有助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而非“弄虚作假”做做样子。我希望结果将证明我的想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我对此仍保留怀疑态度。

英文原文请点击 (展开/收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