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油气改革的历史新坐标

    思考一:石油安全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不仅对供给侧有“量”的要求,更对供给的“质”有更高期待,更加关注提供能源产品的系统成本       2017年,是改革深化之年,特别对中国油气工业来说,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一年。       5月下旬,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这一改革重磅文件刚一落地,就被各方给予广泛关注和充分解读,甚至有媒体将其称作新中国石油工业史上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次改革。几个月来,业界声音愈加理性,认为唯有真正回到改革的大环境、回归改革的原点,才能看清中国油气工业改革的历史方位,驾驭好中国石油工业未来改革的方向。       今年上半年,国内成品油市场出现多年未有的激烈竞争。国营、民营、外资油品供应企业纷纷加入价格战。其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柴油价格到位率刚迈过90%的门槛。       这是当前中国油气工业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天然气异军突起、石油产量首次降至2亿吨以下、炼油市场白热化竞争、多国角逐争夺中国油气增量市场……这些现象背后,2016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增长仅为1.3%,为过去十年平均值的1/4。从世界看,全球能源需求已连续3年增速小于等于1%,远低于过去10多年的快速增长。       诸多信号显示,在能源供给侧,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已迈进“新保供时代”,更加追求理性供给,也更加强调供给质量。专家普遍认为,此次油气体制改革更多是对油气供给侧提出“质量要求”。       在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看来,我国现有油气供应体制较好满足了持续增长的油气需求。此次改革将使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从技术创新到运行效益都有大幅提高,系统成本控制能力更强。尤其是通过一系列改革,把国内油气供应的能力和质量提上去。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曾兴球认为,油气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油气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油气产品综合效率。国有石油企业是能源供给侧的主力,改革就是提高勘探效率,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油品综合利用率。       对于油气企业来说,“质量要求”或许可以从成本、品质、效率、价格、潜力等多个维度解读。简而言之,改革呼唤油气供给侧更高效更可持续地提供“物美价廉”产品,不仅实现保供,更兼顾保供所付出的成本代价及供应的后劲。       在现有的体制机制模式下,国内石油企业要想达到“质量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动力不足、机制不活、大而不强,种种难题一直困扰着国有企业,也让企业同时达到油品供应“质”的要求稍显乏力。解决这一问题,唯有改革。       “改革本身不是目的,本质上是为了解决问题。”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吕建中认为,“只有先找准问题、正视问题,然后直接奔着问题去,改革才能有的放矢,取得成效。”       时不我待,无论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还是此次油气体制改革中,都在迫切呼唤能源企业围绕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思考二:“能力本位”时代已经到来,对石油企       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提出更迫切要求,中国油气       工业将出现一个大的转折性变化和革命性突破       2016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GE)宣布并购全球排名第三的油田服务公司贝克休斯,把通用电气的制造设备能力和贝克休斯的钻探及压裂的技术专长结合起来,创建一家年营业收入320亿美元的新公司。       与此同时,壳牌收购英国天然气集团、斯伦贝谢收购卡麦龙……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国际石油公司并购潮。然而每件并购案背后,皆是对企业资源与能力的整合。       面对未来更加开放的市场竞争,石油企业将迎来“能力本位”时代,加速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竞争力成为企业改革最为有效的途径。在曾兴球看来,石油企业要着力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通过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       化工原料产品的低端竞争将被原料深加工所替代,产品结构向着高附加值产品调整,更加清洁高效的高标号成品油成为市场消费主力,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淘汰了一批又一批落后产能……油气行业转型升级在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下,步幅更大、步伐更快。       只有走在时代改革的前列,才能不被改革浪潮所淘汰,对石油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提出更迫切要求。周大地认为,要通过改革激发石油公司活力,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势。如果石油公司的活力激发不搞好,石油工业要搞得更活,是根本不可能的。       大型石油公司纷纷加速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改革“试验田”,新能源、石油金融等新兴业务蓄势待发,形成了具有规模效益的多元产业集群。       企业规模的大小将不是关键,同台竞技,能力将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油气行业的“能力本位”时代考验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油气行业改革的结果不应是“一枝独秀”,而应是“百花齐放”,既着眼于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又要鼓励公平竞争,支持多种经济成分的参与和发展。石油企业、民营企业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效率和活力,共同做大“蛋糕”。       随着改革方案不断推进,油气市场竞争环境会愈加公平,企业自身价值将在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得以实现,进而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使国家利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得以统一,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思考三:改革将促使石油企业产生更强大的       牵引作用,对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能       源动力,对外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提供更强的物       质基础、政治基础       7月20日,《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新鲜出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工商银行等115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       在很多人看来,这份排行榜是企业之间实力的角逐,更是国家之间竞争力的暗战。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大公司、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无论是此次油气体制改革,还是此前《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共同点都在于充分激发国有石油企业的活力。       油气体制改革核心要解放生产力,提高大石油公司活力。曾兴球说:“石油公司要通过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发挥主力军作用,而非社会舆论所说的削弱。”大型国有油气公司的主导地位在油气体制改革中被进一步凸显。       有着“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中国石油工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很强的经济辐射力。在中国工业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石油工业迅速崛起,连续17年保持年均18.5%的高速增长,原油产量每隔三四年就翻一番,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支柱。       当前,国际石油市场正面临新一轮低油价调整期,但油气资源独有的大宗商品经济拉动效应,仍然是其他实体经济和工业产品难以替代的。就在世界经济深陷全球金融危机时,石油和天然气却在页岩气革命的推动下,摇身一变,成为美国抢占未来全球战略制高点的强大力量和有力武器。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能源始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从能源化石属性上看,油气资源是经济发展的血液。美国依靠技术革命,实现油气等能源供应产品成本的下降,为制造业振兴提供了基础,也为经济回暖提供了保障。中国的油气体制改革,降低能源供应成本也是改革应有之义。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也将不断凸显。       从国家层面来看,石油企业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通过此次油气体制改革,培育石油企业竞争力,增强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同样对我国提高国际话语权,在国际事务中拥有更大回旋余地十分关键。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身处改革重要机遇期,石油企业要持续探索深化改革,用智慧与胆魄将改革向纵深推进,以改革的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石油工业稳健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