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末全球主要产油国达成历史性减产协议以来,国际原油市场逐渐显露出重回平衡的迹象,供应过剩压力减小,原油价格也小幅回暖。不过,亚洲市场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无论是欧佩克产油国,还是诸如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都摩拳擦掌,希望捍卫各自在这个全球最大、增长最快市场上的份额。 欧佩克、俄罗斯减产不减供 去年末,在经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协商后,欧佩克及非欧佩克产油国终于集体表态,在全球范围内减少原油产量,以减轻市场的严重供应过剩。其中,欧佩克承诺从今年1月起,每天减少120万桶的产量;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则同意循序渐进地达到接近60万桶/天的产量削减。 根据这份“史无前例的”减产协议,欧佩克和俄罗斯都减少了向欧洲和美洲的原油供应量,以便减轻全球供应过剩的压力,并帮助提升原油价格。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双方对亚洲的原油供应却是不减反增。 汤森路透旗下的Eikon数据显示,今年1月,欧佩克在全球每天减少原油供应量的确超过了100万桶,但其对亚洲市场的原油交付量却是不断增加。去年11月至今年1月间,欧佩克对亚洲的原油供应量已经增长了7%,达到1700万桶/天。 与此同时,作为非欧佩克产油国“主力”的俄罗斯,近日证实其今年1月已经减少了10万桶/天的原油供应量。不过,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在过去10年间,已经将其增产的大部分原油都输送至了亚太地区。去年,俄罗斯更是一举超过沙特,成为亚洲主要原油市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 路透分析指出,近20年间,由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原油消费量停滞不前,亚洲逐渐成为全球原油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地,这自然吸引了所有产油国的目光,并暗暗展开了市场份额争夺。 “对于欧佩克而言,这里我们指的主要是中东产油国,亚洲一直是其核心并不断增长的市场。”新加坡咨询公司Ivy Global Energy董事长Tushar Bansal表示,“欧佩克绝不愿意希望看到,当其努力开发其他新市场之时,来自俄罗斯或是委内瑞拉的原油趁机在亚洲市场大肆攻城略地。” 贸易商、生产商出口忙 除了各大产油国,亚洲市场还吸引了大批原油贸易商、生产商的兴趣,不过,他们热衷的是将美国出产的原油销往亚洲。 据路透社报道,随着全球产油国开始落实减产协议,国际油价小幅回升,加上布伦特原油价格、中东原油基准价同美国原油基准价之间差距的扩大,原油生产商和贸易商们出口美国原油的热情被极大带动,而他们主要瞄准的市场正是需求仍旺的亚洲市场。一批国际石油巨头和贸易公司开始积极投入出口美国原油至亚洲的交易中。 有贸易商估计,仅今年2月,每天就将有70万桶至90万桶原油从美国出口,其中大部分将销往亚洲。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统计数据显示,这将创下美国月度原油出口量的新高,将有助于减少美国在油价低迷的两年间产生的原油库存压力。 综合交易商信息与路透海运数据显示,美国原油将主要运往中国、日本和新加坡,另外还有部分将出口至欧洲和拉丁美洲。有消息人士透露,船舶跟踪数据显示,能源和大宗商品交易商摩科瑞(Mercuria)已经预定了油轮,运送美国原油至中国;BP公司则是从美国墨西哥湾区域运送原油至新加坡;另有壳牌公司也预定了油轮,从美国运送原油至新加坡。 路透社援引三位不具姓名的交易员的话透露,BP和原油贸易商托克(Trafigura)可能至少将向亚洲销售300万桶来自美国鹰滩页岩区的原油,两家公司已经分别预定了两艘超大型原油运输船,预计将于2月分别到达中国和新加坡的港口。 不过,路透社强调,上述所有生产商和交易商都未确认这些消息。与此同时,来自亚洲市场的需求方对这些原油供应也基本持欢迎态度。一位不具名的日本炼油企业高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欧佩克削减了产量,如今正是购买美国原油的大好时机。不过,我们的现货购买量有限,因此必须认真审核每一船进口原油。” 市场恢复平衡引担忧 原油供应方争先恐后加码对亚洲市场供应也引发了业内担忧:如此大量的原油涌入亚洲,或许将造成区域供应过剩,从而引发新一轮原油价格下降。 路透分析指出,去年末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达成的共同减产协议,帮助全球市场在经历了3年供应过剩后终于看到了恢复平衡的希望,但是如今,对亚洲市场的激烈争夺又带来了新一波增加供应,一旦区域需求上升乏力,将拖累原油市场恢复平衡的进程。 EIA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原油市场仍然处于供应过剩状态,其中供应量为9620万桶/天,而需求只有9580万桶/天。新加坡石油交易公司Strong Petroleum的总经理Oystein Berentsen也表示:“当前,某些区域的原油需求显露出回升迹象,比如欧洲。在亚洲,强劲的需求正在收紧市场,但是(恢复平衡)仍需时日。” 不过,据路透社预计,今年全球原油需求有望增加160万桶/天,加上产油国已经开始削减产量,原油市场年内恢复平衡仍大有希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