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全球天然气价暴跌 我们为何还这么贵?

     近日,《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天然气要发展成为中国主体能源受到广泛关注。推动天然气发展是中国能源清洁转型的必然选择,然而价格过高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拦路虎。     刚刚过去的2016年,世界天然气市场供应过剩加剧,天然气价跌至近10年低位。被誉为世界天然气市场基准价格之一的英国NBP,2016年均价0.943元/立方米,同比大幅下跌30%。同期,日本LNG(液化天然气)进口平均价格为1.38元/立方米,下跌36%。中国也不例外,进口天然气价格达到历史低点,进口管道气到岸均价降低至1.27/立方米,同比下跌32.7%。       很少有用户能够享受到全球天然气价格暴跌带来的实惠。全球气价下降,进口气价下降,我们的气为什么还这么贵?       管输费是高价的主因       中国天然气产业涉及三个环节,即上游生产、中游运输和下游终端销售。长期以来,上游生产环节由少数几家油气企业控制;运输环节,中国虽然已经建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全国性供气管道,但由于管网的自然垄断属性,同样由上游生产企业和地方企业控制。       据业内人士介绍,用户支付的天然气费用中有30%-50%是管道输送费用。由于一直以来,天然气出厂价和管道输送价并未分离核算,跨省天然气管输价定价不透明,最终使省级门站气价难以下降。除了省际长途管输费用外,省内管道运输和配气价格同样不透明,部分地区天然气供气环节过多、省内管输定价水平过高,推高了天然气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已经于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根据最新的政策,将遵循“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则制定和调整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这标志着跨省输气管道(长输管道)运输环节将实现独立定价,政府监管,价格有望下降。省内管输费用仍未纳入上述政策管理,是否能够同步下调悬疑。       竞争不充分气价难下降       除了饱受诟病的管输费外,在中国天然气价格偏高的背后,还长期存在竞争不充分的问题。       “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一直被业界认为是天然气改革的终极目标。本轮油气改革早在2014年已开始酝酿,然而受中国经济放缓、国际油价走低等多重因素影响,改革难度增加。此外,改革受多方因素制约,需兼顾多方利益,改革阻力大,方案经过数轮修改,至今仍未出台。在天然气领域,尚未形成多元化主体公平竞争的局面。       此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数年前,为了保障天然气供应。在天然气价格较高时,部分上游企业与气源地签订了天然气长期贸易合同。其中部分气现在依然在执行当时的合同价格,形成了价格“倒挂”,推高了气源价格。       业内人士表示,经过几十年努力,中国开发国内气田、引进国外管输天然气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果显著,已具备大规模利用天然气的条件。推动天然气成为主体能源,应加快理顺价格形成体系,将价格交给市场决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