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OPEC产油策略为何180度转向?揭秘老大沙特的背后动机

今年11月3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曾达成8年来首份减产,在这段过程当中,该组织的老大哥沙特摒弃了过去两年的“高产低价”策略,转而促成了产油国之间协同减产。然而,在这份协议达成的背后,是沙特难以维持当前居于历史高位的原油产量。
长期以来沙特一直表示,如果需要的话其原油产量可达1200万桶/日,但该国从未始终没有尝试这种随意生产原油的说法,因为这将需要巨额资本支出来动用闲置产能。
消息人士称,沙特2016年的原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约1070万桶/日,可能已超越了当前极限。或许这就是沙特如此大力推动全球减产协议达成的一个原因。
作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感受到今年油价低迷(低于每桶50美元)带来的切肤之痛。而沙特在也门的战事耗资巨大,该国还要重振经济以创造数以千计的就业岗位,这些因素也都开始产生影响。
鉴于资源紧张,沙特发现在全球供应过剩和低价的情况下,与其延续2014年采纳的一项战略(即若想争夺更多市场份额,投资数以十亿美元计资金以进一步提升产量),还不如减产以减轻油田压力、获得更好的储量管理,以及省下不必要的开支。
驻沙特的产业消息人士表示,“投资增产要在价格处于高档时,而不是价格在低档时。如今选择变得更加困难,问题在于,沙特政府在预算紧俏下是否会大举投资增产,抑或是把资金投入在其他更需要投资的地方?”
OPEC上周六(12月10日)与一些非OPEC产油国达成2001年以来首个联合减产的协议。根据协议,沙特将自2017年1月起减产至约1000万桶/日,远低于其证实所能生产的1200万桶/日。
受到全球减产协议的推动,油价在本周一(12月12日)大涨6.5%至18个月高位。周五(12月16日)亚市盘中,布伦特原油期货报上涨0.5%,报每桶54.31美元。
在沙特的行业消息人士与市场内部人士表示,沙特无力支持产量长期位于历史高位。他们称,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从未尝试1200万桶/日的产量,因为在当前低油价的情况下,很难维持所需的资本投入。
不过,一位熟悉沙特阿美产量管理的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产能保持在1140万桶/日,仍在努力设法到2018年将产量提高至1200万桶/日。
这名消息人士表示,“从2008-2010年以来,一直都计划达到1200万桶/日,而且每年预算也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他还称,为实现这一目标,沙特阿美每年的营运成本和资本支出分别为200亿和约400亿美元。他指出,“到2018年实现1200万桶/日的生产计划时,整体资本支出将会降至200亿美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