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分布式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报告

12月13日,第一财经研究院与德国伯尔基金会合作举办了“分布式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研讨会。第一财经研究院助理院长、清华-卡内基非驻会研究员王韬博士邀请来自国家能源局、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君阳投资、新奥能源、中国能源网、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相关政府、研究机构和能源企业的代表,就分布式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经济可行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

(会议现场)

在研讨会中,与会嘉宾一起探讨了中国分布式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面临的政策与机制障碍,以及协同发展的互补优势和机遇。王韬助理院长和杨驿昉研究员首先就第一财经研究院撰写的“分布式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报告做了简要介绍。会议随后进入精彩的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不同机构但共同关心中国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从业专家从各自角度分别表达了看法,并产生了激烈的观点碰撞,对全面深刻地理解分布式能源在中国发展的机遇与困境做了很好的探讨,也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政策建议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第一财经研究院杨驿昉做报告介绍)

本次研究的报告发布恰逢其时,在中国大型集中式可再生与天然气发电面临不同困难的情况下,政府正在大力推动靠近消费端的分布式能源,新兴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也正在出现,对于打破制度和市场的垄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分布式天然气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都获得了政策的支持,也被认为具有广阔前景,但是在实际中也面临具体的困难。这次报告期望能探索两者在实际应用中协同发展的可能,通过“多能互补”和“微电网”等模式获得更大的竞争力,推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在国内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实地调研和专家采访的基础上,本次研究对目前的分布式能源发展状况进行了梳理,主要结论如下:

分布式能源在中国起步较晚,市场空间大,发展现状与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较为缓慢,尚处于发展初期。数据显示,2015年底,共有288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包括127个建成项目,69个在建项目和92个规划项目,总计装机容量11GW,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比例仅为0.72%,与“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个左右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就可再生能源而言,大型光伏电站的累计装机容量由2011年的2.32 GW增长到2015年的37.12 GW,而同时期内分布式光伏的累计装机由0.6 GW上升至6.06 GW,只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一半多。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从2015年的6.06 GW增长到2020年60 GW装机的目标是不小的挑战。

天然气分布式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互补优势。天然气分布式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阶梯利用,进行冷、热、电多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用户侧的自然资源,与天然气分布式结合形成多能互补,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并减少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会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和调度运营,而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利用优良的调峰能力进行灵活调度,抑制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使整个系统对于电网更加友好。分布式能源还可以提升供能的安全性,这对于关键性的公共基础设施尤为重要。在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下,天然气分布式系统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力、热能和制冷,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则可以进一步减少系统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中国分布式能源协同发展面临并网困难、补贴滞后、经济性不佳、商业模式不成熟、融资成本高、缺乏统筹规划等多重障碍。在现行的电力市场体制下,分布式能源鼓励自发自用的本质与电网企业具有直接利益冲突,并网政策不合理和执行不畅更加剧了分布式能源的并网困难。经济性方面,天然气分布式项目的经济效益遭到高气价和低电价的双重挤压,分布式光伏的补贴拖欠现象也会严重影响项目的现金流。较差的经济性使金融机构在对分布式项目的贷款上保持谨慎,这使分布式能源的融资形式单一并且融资成本高。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代表的第三方持有模式在国内的推行也不顺利,经常出现利益相关方责权不明、合同条款不完善的情况,开发商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进一步削减了投资和建设的主动性。

美国、德国的最佳实践可为中国分布式能源协同发展提供商业模式、技术研发、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借鉴。相比于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分布式能源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支持分布式能源的相关政策出台较早,并且已经开展分布式能源协同发展的实践,在校园和工业园区建设的项目也展现出实际的能效、减排和经济效益。此外,微电网已经成为保证多种分布式能源可靠运行的最具潜力的新技术,而第三方持有模式的成熟运用也为分布式能源的商业化运营奠定了基础。

借电改、油气体制改革、互联网+智慧能源东风,完善天然气发电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的制度建设。2015年3月,中国第二轮电力体制改革拉开序幕,为分布式能源扫除制度性的障碍成为改革的重点之一,而酝酿已久的天然气体制改革也有望为天然气分布式的发展带来利好。2016年11月,国家能源局油气司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要推进天然气发电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发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弃电率。这为分布式能源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但风气互补、光气互补要突破商业模式、经济性等瓶颈,还需要更加细化的扶持政策和更具可行性的具体措施。

在自由讨论的环节,与会专家指出:首先,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应该有特定的应用场景,如在承受能力高、供热需求、制冷需求高的地方才具备发展的客观条件,有些地方不满足建设条件,短期来看难以做到在全国发展,也不适合做统一的规划,而应该从重点地区做起,因地制宜地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内进行尝试,可以结合微网的建设稳步发展。

(部分嘉宾)

关于分布式能源发展困难,不同的专家都指出了目前的配套政策显得不清晰,尤其在项目融资上未能很好考虑分布式能源的特殊性,期待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对分布式能源提供支持。另有专家指出,分布式能源发展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可在对市民生命产生重大影响、城市运转(给排水等)、应急重建设施、防灾公园、大型集合住宅等几类场景建立大型区域式分布式能源站。其次,用户侧可以作为需求响应资源,加入电力市场,支持协同发展。此外,分布式能源的电量交易也仍然需要通过一批新的示范项目,继续推动政策创新,同时也需要与其他政策统筹协同,改变目前分布式能源项目在融资、并网、补贴、电费等领域面临的困难。

(部分嘉宾)

也有专家认为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应该用经济、市场化的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解决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问题,不应将所有问题交给国家层面来调控。当前无论是天然气还是可再生能源,两者的价格都很贵,与煤相比没有竞争力,市场也没有自发的动力。美国天然气成功替代煤,因为天然气自身价格低于煤炭,替代水到渠成。可以利用绿色金融机制帮助分布式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解决分布式项目面临的融资难困境。与会专家指出,德国在作为中国能源发展的范本上具有局限性,因为欧洲的电网打破国家边界形成电力统筹调动的格局,如法国核电为德国可再生能源提供稳定可靠支持。但国内跨区调电太困难,地方电网画地为牢,各自为政,如果电力体制改革不打断这一块,很难促进分布式能有发展。此外,东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分布式项目得到土地资源的成本非常高昂,一旦打破电力调度的区域壁垒,西部便宜的电将是东部发展分布式最大的障碍。最后,分布式应按照负荷来建设,保证可以就近消纳。如果将大型风电基地当做电源建设,需要大量配套设施,这种发展方式的需求不可控,将来还会出“弃风弃光”等问题。

(部分嘉宾)

在目前电力体制改革进展尚未清晰和获得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很多与会专家都提到了分布式能源发展需要切实与当地情况结合,因地制宜地从如何满足市场需求入手,而不能依赖补贴。市场化才是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最大优势。电力体制的改革是未来分布式能源发展的重要红利,但是不能坐等改变,应该通过因地制宜贴近市场需求的先行发展,探索市场空间,并分析总结出对于改革方向的具体要求。与会专家对于本次报告的研究内容和方向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寄予厚望。但同时也指出,对于分布式能源来说具体的政策突破口在哪里,这次的研究报告还没有明确的分析,关于一些具体的障碍和改进机制,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才能对政策提出更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