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从村村通看我国天然气发展改革的未来

摘要:天然气管网改革似乎陷入了停滞,但与其整天讨论如何改革,还不如让地方先干起来。天然气管网村村通、县县通规划以及以后的落实则具备这样的功能。
近日连续看到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完全实现天然气县县通和山东实现全省天然气管网村村通的试点规划报道,感觉到天然气时代正在一步步走进中国。浙江山东两地的天然气发展规划是未来中国天然气发展的缩影,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根据浙江省的规划,十三五期间将建设覆盖全省、多气源衔接的天然气管网,建成全省主环网,基本实现县县通。十三五期间根据山东的规划,将全面放开小城镇、社区、村庄、企业天然气经营市场,争取到2017年全部乡镇驻地全部通上管道天然气。
天然气管网村村通的意义
显然,在天然气管网里程以及与之相关的调峰设施总体不足的大形势下,村村通、县县通规划,即使目前仅停留在规划阶段,也堪称天然气大发展中的一个亮点,毕竟这一步已经迈出了。据称,不仅仅是浙江和山东,全国其他省份均有类似的规划和设想。
从实体经济运行层面看,县县通和村村通有助于加快能源转型和经济转型。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是中长期全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在目前发展水平下,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天然气消费比例都非常困难。县县通、村村通为夯实天然气消费基础提供了必要条件。若能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此规划,一定会产生跨越式发展效应。
县县通、村村通工程首先扩大了城乡居民的用气范围,实现全覆盖,扩大居民用气量。在此基础上,与发达的管网系统相适应的工业商业用气也将随之得以提升。此举对于改善国家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将大有裨益。
相对于其他能源改革而言,中国的天然气改革进程较为缓慢,可能与天然气产业链环节复杂,各方面基础薄弱有关。仅是天然气价格改革就非常滞后,讨论和推动了多年。
目前关于天然气管网改革的呼声又一次在国企改革大背景下甚嚣尘上。但由于各项改革进程缓慢,天然气产业链运行缺少各项软硬件的支撑,导致天然气在消费量没有出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由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
过去的改革是单一的自上而下式,没有将地方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推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今应转换思路,按照改革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路推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力量,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地方政府发展的积极性上去了,自上而下的改革措施落实的阻力就会小很多。换而言之,一旦县县通、村村通工程规划完成,那就得无条件运行下去,落实管网建设规划的县、村镇需要有天然气供应,而且供应要确保居民和工商企业能够用得起。
这样,政府和企业会竭尽全力去克服这一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尽量降低成本,该放开的放开,该引进的引进。某种意义上,这就是倒逼机制。与其上层整天讨论如何改革,还不如让地方先干起来,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天然气管网村村通,县县通规划以及以后的落实则具备这样的功能。
互联互通:下一步管网建设走向
首先,县县通、村村通要与主干线统筹规划。浙江县县通、山东村村通规划中关于省网支干线的建设规划均有明确表述。但是从国内天然气管网运行的实际经验教训看,需要注意省网与全国性主干管线的匹配问题,毕竟目前沿海地区天然气供应主要来源之一是管道气。之所以强调这一点主要是考虑防止出现小马拉大车现象出现。
姑且先抛开气源问题不谈,仅从管网角度看,如果出现地方管网与全国性管网之间的不匹配,那也是可以造成气荒现象的。而且有可能是总量供大于求状态下的气荒,这种现象也不是没有出现过。这就就好似一个人的毛细血管丰富而主动脉血管不足。因此,类似于山东、浙江地方管网的建设规划一定要与主干线规划建设联系起来,需要统筹考虑。
其次,县县通、村村通要兼顾省级管网互联互通。国内的村村通、县县通规划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从市场化推进角度看,仅仅以省、市、自治区为独立单元的内部村村通、县县通显然还不够,还需要省际之间的互联互通。区域管网的互联互通是实现天然气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供气安全的前提条件。
美、俄等天然气大国管网布局均如此,俄罗斯的天然气管网与欧洲管网互联互通,欧洲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相互连接的天然气管网。美国的天然气管网总长大约在50万公里,其中跨境管网长度约占到了70%。正是有了这种互联互通,集州内管网与州际管网于一体的全国性天然气网络,方才使得美国的天然气消费潜力被充分发掘,天然气市场得以蓬勃发展。中国应借鉴这一国际经验,在省级县县通、村村通基础上并做好管网联通的规划。
再次,县县通、村村通要注意由点及面,逐渐推进。就中国目前发展形势看,首先应该做好沿海省份管网的互联互通,之后逐渐向内陆地区渗透,这主要是因为沿海有LNG气源优势。目前的沿海地区管道气供应主要是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管道。沿海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大,天然气需求领域广泛,如果实现村村通、县县通工程,需要充分借助于LNG进口实现天然气供应。因此,LNG接收站建设力度要加大。而且沿海省份之间管网实现互联互通也有助于发挥LNG接收站的调峰功能。至于长输管道气,则应考虑流向的转移,近距离消费,这又涉及到未来内陆地区的支线管网建设了。
夯实气源基础甚为关键
如果考虑县县通、村村通管网覆盖因素,可以肯定的讲,天然气的消费肯定较目前的天然气消费量有大幅提升。供应决策时需要考虑在维护现有气源供应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气源,提升天然气供应保障程度。
目前国内的天然气产量只有1200亿立方米左右。尽管国内相关评价机构认为我国的天然气生产潜力很大,到2020年乃至2030年常规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2000-3000亿立方米,但是毕竟没有变现。即使将来这些预测真的能够变现,估计面对整个国家的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也还是不够的,因此还需要依靠国际资源。
国际天然气价格正处于相对低迷阶段,从中长期角度看,气价估计也不会高出太多,正是利用国际资源的好机会。只有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尽可能实现气源多元化,未来的天然气供应风险方可降至最低,村村通、县县通才有气源保障,互联互通管道的调剂余缺功能也才有实现的基础。
我国应加大天然气资源引进力度。管道气可以考虑引进俄罗斯气源。LNG进口气方面,近年年新上马的一批LNG项目将陆续投产运营,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来的天然气流向重点区域之一是亚洲市场,亚太市场正在表现出买方市场特点,而市场形势变化对中国这样的需求大国是有利的。此外,LNG接收站的建设在管网互联互通的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促进市场化定价能能。这也是未来中国天然气供应体系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综合考虑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以及发展目标,今后大力发展天然气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气化中国应该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之一。管网建设一旦迈出县县通、村村通这一步,便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