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专注油气领域
与独立思考者同行

跨国油气巨头科技创新都选什么方向

1

面对国际油价长期低迷,国际能源巨头在降低资本开支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以提高效率,保障收益,维持良好的基础设施,并期待在油价回升之际能更好地进行市场竞争。当前“流行”的科技创新领域,包括无人机、钻井设计和大数据等。

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15-2016年间全球油气上游开支削减了3000多亿美元,约2/3来自成本节约,而不是砍掉或取消开发项目。

无人机勘察:减少九成人工成本

法国道达尔透露,公司正在用无人机执行油田钻井详细检查任务,此前无人机检查油田技术已在道达尔位于北海的钻井平台上进行了测试,Cyberhawk公司为道达尔提供无人机技术。

此前,油田钻井检查需要用绳索吊着员工进行作业,一个区块需要一支12人的队伍分7次、每次花两个星期才能检查完。而现在,同样的工作量用无人机只需两天就能完成,成本仅相当于人工检查的1/10。

Cyberhawk公司透露,除道达尔之外,该公司还同埃克森美孚、壳牌、康菲和BP等有合作业务。在整体油田检查业务量萎缩的背景下,Cyberhawk从2014年中到2016年中的油气细分市场营业收入实现翻番。

流程标准化:赢利平衡点降低30美元

挪威国家石油旗下的北海约翰·斯维德鲁普巨型油田开发工作利用科技创新收到了节支增效的显著成果。

该公司介绍,约翰·斯维德鲁普油田一期开发成本成功降至122亿美元,比2015年初的预估值降低了1/5。这主要归功于油田开发从一开始就采用高效创新设计。公司制定了钻井开发“模板”,根据科学的标准化流程开发油田前8口钻井,将整体钻井时间缩短了50多天,相对于2013年的技术而言,8口生产井的成本节约1.5亿挪威克朗(约合1.2亿元人民币)。公司高管指出,流程简化对节支作用最大,项目启动时先做好基础框架工作,然后再一点点添加其他元素,而不是一开始就把项目做得特别大。

自适应管道:深水钻井项目成本大降

壳牌开发了新型管道将墨西哥湾深水井开采出来的油气运送到陆地进行处理。这种新型管道能随着海水和浮动钻井平台的移动而适应弯曲,有利于支持极深水下钻井作业。

虽然这种管道创新实现的具体节支效果很难量化,但壳牌数据显示,墨西哥湾深水井项目去年整体节支18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相当于2015年公司上游业务的全部利润。
其他钻井和管道相关科技也在发挥积极作用。

雪佛龙用机器人清理检查北海油田管道内部,加快了清理检查速度。这一技术的运用使得该油田的日产量在两年内创新高。石油服务公司AMEC福斯特惠勒开发出了一种拆除旧钻井平台支柱的新技术,大大降低了此前拆除作业中由于腐蚀件坠落而造成的安全风险。这种新技术采用泡沫喷射包裹平台支柱的方式避免部件开裂,这样工人就能安全地拆卸金属件。此前用传统拆除法需要22周的工作量,现在只需7周就能完成。

大数据管理:精确降低材料富余量

大数据技术也在发挥积极作用。面对油价持续低迷,壳牌、埃克森美孚和挪威国家石油等巨头用计算机软件来加强数据管理,从而有效减少建筑材料订单并节约成本。研究发现,油气企业建筑材料采购过量会造成巨额浪费,已购的多余建材只能以极低价格甩卖,有的企业甚至不得不把多余建材埋在地下。分析人士指出,此前业界标准做法是采购材料超过所需量的3%~5%,对造价数十亿美元的油气项目来说,这个富余量可不是个小数目。

通过加强大数据管理,油气企业能更精确地预测所需建材体量,甚至能将多余建材降至0.2%的水平。
也有分析师指出,油气产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已成为数字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企业现在能充分利用庞大丰富数据的作用来降低成本。

版权声明|文章来自石油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站任何文章:

石油界
石油界
石油圈认证作者
石油界,来自石油之都休斯顿的声音,是专注石油行业人才发展的互助平台。这里汇集石油、地质、化工等相关领域关于留学、学术、职业、移民、投资、创业等主题的资讯和人脉资源。助力石油人的个人发展,铺垫成就卓越之路,是石油界坚守的使命。(微信号:TheOilWorld)